1小时23分钟!脱贫攻坚专场记者会 刘永富脱稿回答了这16个问题

2017-03-09 13: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全国两会开幕以来,脱贫话题热度不断升温。3月7日下午16时15分,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脱贫攻坚工作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吸引了大批媒体到场。

  图为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中国经济网记者 郝红波/摄

  记者会开始,满头白发的刘永富准时出现在发言台上,简短开场后,直接请媒体提问。中国经济网小编注意到,在长达1小时23分钟的时间里,刘永富全程脱稿,用通俗“接地气”的讲解,辅以生动的事例和直观的数据,回答了中外记者16个提问,谈论了自去年以来脱贫攻坚工作的亮点、热点以及难点。中国经济网小编将长达1万多字的文字实录精简和梳理成下面的“干货”,快来一起看看吧!(提醒:点击“详细”可以看到每个问答的完整实录)

  【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力争今年再战再捷】

  脱贫攻坚以2015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发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中西部22省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为标志。去年可以说是第一年,扎实推进了不少工作,成效明显,亮点突出。

  中央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四梁八柱”全部构建。强化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责任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贫困退出机制、督查巡查制度,出台对省级党委政府扶贫成效的考核办法。

  “钱”和“人”投入倍增。“钱”的投入方面,首先是财政的钱,去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增长43%,省级扶贫资金增长56%。其次是金融的钱,易地搬迁投入1000多亿,扶贫小额贷款新增1700亿元,累计发放2800多亿元,令80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再者是社会的“钱”,各类社会资金投入规模不小。“人”的投入方面,各地党政一把手搞调研、督促检查、抓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对12.8万个贫困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30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确了帮扶责任人。

  脱贫攻坚是一个五年战役,去年只是首战告捷,成绩仍然是初步的,不可高估,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再接再厉,争取今年再战再捷,一年一年地打好,坚决打赢。

  【在最薄弱的地区做最精准的事情】

  推进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就要在最薄弱的地区做最精准的事情,困难和挑战不小。在一些贫困村,有文化、有能力、有本事的人走了,留下的老弱病残穷惯了、穷怕了、等靠要,扶贫工作难度大。但是,正因为有困难、有问题、有挑战,才叫“攻坚战”,总书记才亲自抓,党中央、国务院才高度重视,要求五级书记一起抓,给钱给人给政策,全党全社会动员,合力攻坚。通过解决最难的问题,倒逼最不发达的地区发展起来,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意义非凡。>>详细

  瞄准困难攻坚 确保减贫不“留锅底”

  减贫工作越往后越难,现在要求不能“留锅底”,在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消除区域性贫困。完成这一任务,首先要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增强政治责任心、历史使命感、工作责任感,全力以赴,绝对不能打折扣。

  其次,在具体办法上攻克最困难的“坚”。全国有12.8万个贫困村,占国家行政村的20%左右,60%的贫困人口位于贫困村。瞄准特困地区、特困群众和贫困人口集中的贫困村,继续贯彻精准扶贫、分类施策的根本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帮扶力度,发展产业增收,推进易地搬迁脱贫以及劳务输出扶贫、生态保护扶贫等。同时,实行最严格的考核制度,保证贫困群众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获得切实的帮助,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劳动技能,稳定收入渠道。既保证脱贫进度,更保证脱贫质量。

  贫困人口大省是脱贫攻坚主战场

  始终把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的省作为重点,加大支持力度。贵州贫困人口全国第一,扶贫工作一直做得不错,是全国的省级样板。今年,贵州减贫任务占到全国的百分之七八,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老少边穷”扶贫力度只增不减

  国家在制定和执行扶贫政策过程中,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有特殊支持政策。比如,除了专项扶贫资金外,转移支付有特殊的计算因素。再比如,修路补助,有的地方可能一公里补助50万,在这些特别困难的地方可能就是80万。今后还会继续坚持这种做法,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和连片特困地区支持的力度只增不减。

  【实行最严考核评估 让脱贫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脱贫攻坚的一大突出特点,是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国家对此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设计,以保证减贫成效真实可信,经得起历史检验。

  一是由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扶贫办经过统计、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考核。二是组织省际之间开展交叉考核。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的中西部22省互相交叉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识别是否精准、帮扶是否精准、退出是否精准、先进经验、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等。三是委托科研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评估费用由国家出,无需地方拿钱,评估人员吃住行全部自费,带着照相机、录音机等设备,进村入户开展调研。>>详细 

  “脱贫摘帽”坚守标准

  按照中央部署,各地制定了脱贫攻坚时间表,有一个滚动计划。经过享受国家政策,经过社会各方面帮扶和自身努力,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达到了脱贫的标准就应该脱贫,没到标准不能硬脱贫。贫困县、贫困村“摘帽”的标准是贫困人口降至2%以下,贫困人口脱贫的标准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详细

  贫困县建扶贫资金项目数据库

  扶贫资金有效使用对于脱贫攻坚至关重要,必须始终抓住不放,切实解决好。一是完善制度,对于扶贫资金如何分配、怎么使用,已基本完成设计。二是加强监管。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情况总体逐步好转,目前重点要向基层延伸。现在要求每个县建立扶贫资金项目数据库,把项目、资金进行公示、公告,自觉接受社会基层和群众的监督。与此同时,培养基层干部能力,让他们学会把钱花好、花对。

  三是严格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带电的高压线”不是一种宣示,而是一种做法。纪检监察部门2016年查处了16000多个问题,处理了19000多人,检察院系统处理了1800多人,省级发现问题处理了100多人。财政部、扶贫办去年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处理了1000多个问题、1000多人。国务院扶贫办设有“12317”监督举报电话,开通两年来,接到1万多个电话。我们希望通过严查严管,把扶贫的钱用好,发挥出效益,也请社会各方面都来监督,共同树立信心,一定能够把这个钱用好。

  【做好扶贫供给侧改革的大文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脱贫攻坚是全党全社会的中心任务,两者的结合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是一篇大文章,正在不断探索与完善。

  比如,在整合扶贫资源方面,去年原本计划在1/3的贫困县进行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实际参加试点的县超过这一标准,纳入整合计划的资金达3200亿,实际整合2300亿元。又如,通过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种植结构、养殖结构,防止“多了、少了,买难、卖难”等一系列问题。再如,改变送钱送物、发钱发物的帮扶方式,调动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生态扶贫也是供给侧改革

  生态扶贫也是扶贫供给侧改革极为重要的内容。上世纪80年代在贵州毕节进行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试点时,就提出了“开发扶贫、生态保护、人口控制”方针。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扶贫工作提出了生态方面的新要求。扶贫项目不仅要停止破坏生态,还要有利于生态修复,在加减法中找到利益平衡点。>>详细

  【回应媒体其他关注话题】

  婚丧等陈规陋习致贫返贫

  有的家庭本来很穷,一家一年收入只有一两万块钱,办一场婚事,不算彩礼,就花个十万八万,丧事也大操大办,这些陈规陋习造成了致贫或返贫。现在主要通过村民民主自治方式,辅以思想教育工作来逐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做思想工作,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可以推广地方成功经验。譬如有些村成立红白喜事管理委员会,根据家庭承受能力来确定“份子钱”上限标准。

  部分驻村干部“水土不服”

  驻村工作队员都是响应号召,满怀热情进村帮扶,绝大多数是在单位表现优秀的好同志。驻村后,多数很好的发挥了作用,有的还得到了提拔重用,有的离开时老百姓不让走,恋恋不舍,最后留下来,一干就是三五年。确实也有一部分人,主观想法和客观实际存在差距,老百姓有一个认可的过程,他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个别不良行为是少数,不代表主体。对好的提拔,对不太适应的就换回来,有的省去年一年换了1000多人,对个别影响驻村工作队形象的给予了处理处分。“一个老鼠坏一锅汤”的情形有,但这项工作的主流趋势是好的。

  一些贫困户参与感不高

  发展产业脱贫仍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攻方向。产业扶贫过程中,贫困人口是脱贫的主体,企业是发展产业的主体,需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贫困户参与、企业带动这样一个良性机制。各地在探索过程中,有的做得好,有的出现了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给贫困户发钱,这需要逐步纠正。企业可以按照国家扶贫政策享受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教育扶贫

  教育扶贫成效包含在脱贫标准中,义务教育没保障,就不能脱贫,必须解决因教育致贫返贫。大学招生面对贫困地区有专门的名额,每年增加;上高中、上中职,在国家普惠政策基础上,扶贫资金每年再给3000元生活费。此外,扶贫部门和教育部门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方面的合作,“千校扶贫”与人社部也有合作。总体来说,如果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能够完成义务教育,特别是上大学或接受职业教育,学到一些知识和文化,知事明理,长本事,能力增强,就可以实现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妇女脱贫

  妇女能顶半边天,巾帼不让须眉。贫困地区妇女压力很大,很多男性出去打工了,她们留下来,在家种地,照顾老人小孩,负责子女教育,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我们不仅尊重她们,保护她们的脱贫积极性,也要解决她们的难处。今年将继续加强这方面工作,比如,支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更多向妇女倾斜,帮助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获得收入等。

  国际减贫交流合作

  中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也在总结经验,国际共享,和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都进行了减贫合作交流。具体到东盟,早年有东盟“10+3”,现有“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活动,并开展老柬缅贫困村示范项目。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和周边国家的合作项目,实现共享。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在做好国内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加大国际减贫领域的合作,积极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目标,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贺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