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文化扶贫":打造文化产业是关键

2017-03-09 13: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文联主席姚晓英,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姜刚杰,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劲松,共同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两会之夜”栏目。中国经济网 陈昊明/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8日讯(记者 佟明彪)3月7日,中国经济两会特别节目——“代表委员谈文化”邀请到了三位嘉宾共议文化扶贫话题,嘉宾一致认为,文化扶贫在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而其中的关键就是打造文化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的人民脱贫。

  文化扶贫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性已成共识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文联主席姚晓英提出,文化扶贫在扶贫攻坚战当中的实力不可低估,一方面它为扶贫攻坚提供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文化外延的发展和文化产品、产业的打造。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姜刚杰也表示,扶贫工作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也是第一民生工程,作为文化部门要积极参与,应该有一种“大文化助推大扶贫”的观念来参与扶贫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文投集团总经理助理杨劲松也谈到,我们在扶贫攻坚战的过程里一定要深挖、保护和传承好本土的文化,这是扶贫的内容之一。另外,我们也可以把更先进的文化带进贫困地区,让其受益,同时文化产业化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扶贫、脱贫的长期发展问题。

  打造文化产业是文化扶贫的关键词

  姚晓英表示,文化扶贫的另一个需要被关注的方面就是打造文化产业。“比如贵州在脱贫攻坚战当中,就是以旅游为基本平台,让大量的农民找到新的就业机会。”她还提出,文化产业的打造一方面是要运用新的发展观念,另一方面也要守住生态和环境的底线,同时还要以奔小康为目标。

  姜刚杰认为,文化也是一项富民工程,归根到底是要文化扶贫,让老百姓通过文化扶贫来致富。怎么实现富民呢?就是要通过产业的打造,通过产业的带动、支撑,实现富民。“所以,贵州现在提出文化育民、文化利民、文化惠民最终实现文化富民,‘大文化助推大扶贫’的观念已经形成了共识。”

  比如贵州打造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从贵州西部到云南、四川、西藏这一线给串起来,大力培育民族的文化产业,政府予一定的扶持和政策上的倾斜,通过这个工程,让沿线的老百姓致富。”姜刚杰介绍称。

  杨劲松对此也提出,文化产业对文化扶贫来说,从根本上解决了将来发展的问题,脱贫的问题,这是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我们在藏区一个大峡谷,开发的一个巴拉村,当时差不多在4000米的海拔,10—20户人家住在那里,道路很不方便,但是很好的保存了原来建筑的形态和自己的风俗。我们就把巴拉村整体搬到了河谷地区,2200米左右的海拔,一方面村子直接与进藏的公路相连了,人的生活环境和交通的便捷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另一方面,整个大峡谷做成景区后,也非常需要有这样的原始的村落在那里,我们又把村落重新改造,让巴拉村的人到那里工作。通过这个项目,对当地人来说,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自己其他的服务性收入也有了,这才能够让扶贫的路走得更远。”杨劲松如是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贺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