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促进民生保障可持续发展

2022-01-07 07:1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尤其应当正确把握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之间的时度效,这是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项重大原则。

  2021年,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评判标准,社会保障事业各项工作有力有效,温暖千家万户。数以千万计新增就业人口走上工作岗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最低工资标准等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待遇稳步提高,跨省通办、转移接续等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卫生、养老、救济等方方面面取得积极进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得到充分体现。

  改善民生要靠经济发展来实现。当前,外部环境巨大变化使经济发展不确定性风险增加,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国内经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势必对产业发展带来冲击,进而对民生改善的保障能力和待遇水平带来不利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首先影响就业,保民生要先保就业。未来一段时间,“稳住经济基本盘”,要把增加就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切实把就业指标作为宏观调控取向调整的依据,推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老百姓饭碗端稳了,收入增加了,才能为循序渐进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要善于利用社会保障“减震器”作用。近两年来,社会保障政策的一项重要实践成果是紧紧围绕保市场主体、纾困中小企业、稳定扩大就业,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减免缓降补返”政策。这些针对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企业出台的政策举措,真正发挥了“及时雨”作用。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可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改善居民消费预期,还具有互助共济功能,可以在社会成员之间分散风险,平衡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是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时,社会保障还具有一定的经济运行逆周期调节功能,可以为劳动力要素顺畅有序流动创造条件。因此,应该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动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谋划今后一段时期的社会保障事业。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深刻认识到,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展望未来,促进民生保障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聚沙成塔、统筹兼顾,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