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消费的你:“螃蟹券”这个深套路,你是不是都中了?!

2021-09-14 21:20 来源:央广网

  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节”消费提示称,在购买大闸蟹方面,消费者尤其要注意防范“螃蟹券”套路。

  很多消费者反映在购买“螃蟹券”后,或是面临“一券在手,螃蟹难求”的供需不平衡局面,或是收到的螃蟹缩水严重、缺斤短两。

  因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消费者擦亮双眼,尽量选择正规线下实体商家或是信誉较高的电商购买大闸蟹。

  购买月饼、大闸蟹要防坑避雷,聚餐应节约不浪费

  “双节”既是享受月饼的美好时刻,也是品尝大闸蟹的最佳时期。

  · 月饼

  在购买月饼时,消费者应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仔细查阅月饼的主要成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并检查是否有SC标志;对于散装或者现场制售的月饼,要注意查看月饼色泽、形状、气味等,并仔细查看现场卫生状况。

  理性看待“打折”“促销”“保健”“无糖”等概念,按需购买,避免浪费。

  由于月饼中糖和脂肪含量比重较大,建议消费者适量食用,患有糖尿病、“三高”和肠胃功能弱的特殊群体更要合理把握食用量。

  · 大闸蟹

  在购买大闸蟹方面,消费者尤其要注意防范“螃蟹券”套路。

  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双节”聚餐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注重食品安全的同时,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积极践行“光盘行动”。

  理性看待商家的促销手段,不被“爆款”“特价”等宣传冲昏头脑

  “双节”期间,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商家的促销手段,不被“爆款”“特价”等宣传冲昏头脑,不被网上展示的精美外包装图片所蒙蔽,谨慎选择“网红”直播带货销售的各类产品,以免为一时的冲动消费而后悔。

  中消协建议消费者在明确消费需求以及充分了解产品真实品质的情况下再作出购买决策,在消费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通过电商平台或者“直播带货”购物的,还应注意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关键信息。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可先与商家协商解决,表达合理诉求、依法进行维权,必要时可向有关行政部门或者消协组织进行投诉。

  购买保健食品认准“蓝帽子”,谨防落入骗老陷阱

  由于重阳节紧跟着“双节”假期,一些消费者可能会购买保健食品作为礼物送给长辈,也有部分老年消费者可能为自己选购保健食品。

  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一定要认准“蓝帽子”(保健食品专属标志),并检查标识下是否有可通过网络查询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远离没有“蓝帽子”、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或者通过网络无法查询的假编号产品。

  中消协敦促经营者坚守法律底线,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作出担当

  一要做好供给准备。商家应结合往年消费情况及当前消费需求好好“备战”,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出现排长队等候、供不应求等情况,节约消费者时间,优化消费者体验。

  二要做到明码实价。“双节”假期的消费需求量比平时要高,这就要求商家更应严守法律底线,诚信经营、明码实价,杜绝不明码标价、坐地起价、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宰客”行为。

  三要重视合同履行。经营者要秉承契约精神,信守承诺,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向消费者提供质量合格的商品或者优质的服务,杜绝“借机敛财”等违约行为。

  四要突出安全绿色。安全权是消费者的首项权利,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权利,经营者要切实保障“双节”期间消费者安全权,如出行安全、食品安全等;践行绿色经营理念,有助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如不追求月饼的过度包装、不诱导顾客大量点餐等。

  五要保护个人信息。近期,国家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并将于11月1日起施行,明确禁止“大数据杀熟”等以科技、便捷为名对个人信息的侵害行为。

  旅游出行、网络购物等经营者应尽快合规化调整,不得过度收集或者非法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

  六要化解消费纠纷。经营者面对消费纠纷应当依法及时妥善处理,不在“双节”假期添堵,将消费纠纷、消费困难化解在源头。

  记者: 杨柳青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