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沙县小吃、三明后生仔、上清溪漂流、万寿岩遗址等成为网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明实践”,引发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福建三明市地处闽西北山区,受到交通不便利、发展空间小、物产不丰富等客观因素制约,城乡发展的先天优势并不突出。但三明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并没有自甘落后、怨天尤人,而是扬长避短、解放思想、苦干实干,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三明实践”的可贵之处在于,面对两难甚至多难的矛盾博弈,他们能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的同时,努力绘好生态山水画、积极塑造产业新格局、大力激发改革创新力,走出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全面协调发展之路。
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会枝荣。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解读“三明实践”、总结“三明经验”,必须关注蕴含其中的发展理念。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三明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保护、社会治理,到党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多年来,三明人民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锲而不舍,扎实推进,将三明变成新发展理念的“试验田”。
新发展理念来源于实践,是对新时代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本质要求和基本规律的深刻把握。“三明实践”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正是通过无数个三明这样的基层样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