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稳六保”采访记 | 安徽:“加减”之中激活力 “进退”之间优环境

2020-10-23 22:22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今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合肥市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三省一市要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落实好党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上走在全国前列。

  安徽省作为长三角经济带的新军,在落实“六稳六保”上持续发力,成效显著。日前,“落实‘六稳六保’ · 优化营商环境”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组织记者先后赴合肥市、六安市等地采访,看到当地政府部门在复工复产中打出“加”“减”“进”“退”一连串政策组合拳,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奠定了基础。

  “加”

  充实复工复产队伍

  在六安市舒城县杭埠工业园区,记者见到园区入口处贴着两张显眼的招工启事,上面印着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优先招聘作业员、检验员、储备技术员。

  该公司总经理林万胜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企业克服疫情带来的各种困难,如期入驻园区,可生产线上的机器装好了,却因为人手紧缺,迟迟开不了工。

  林万胜遇到的难题并非孤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各地用工市场带来了两头难:一头是企业想复工找不到人手,另一头是在家的农民工找不到工作。

  了解到这一情况,舒城县委、县政府立即行动,构建政府帮招工作机制,将园区重点企业招工任务分解到各乡镇。

  立足于当地自疫情发生以来无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实际情况,各乡镇主要负责人牵头,协同市场监管等部门走村串乡,联系符合条件的劳动力,为园区输送本地员工2886人,为企业开工送去了“及时雨”。9月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始生产。

  在园区企业相继开工的同时,位于六安市城区的173处摊点群也纷纷开张。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安徽省内个体工商户的正常经营受到了冲击。为尽快恢复市面上的“烟火气”,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先后发出《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若干措施》、《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及责任分解的通知》等文件,通过降低经营成本、提供融资支持等帮扶举措,提升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的精准度、“加速度”和便利度。

  复工复产以来,六安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向个体工商户宣传省局支持“小店经济”的政策规定,对个体工商户、市民符合政策要求的经营活动,依法予以保护,不认定为无照经营,同时鼓励电商平台放宽入驻条件,支持个体工商户线上创业,复工复产队伍不断充实壮大。

  据统计,当前安徽省共登记个体工商户360多万户,带动就业人口近千万,为群众衣食住行提供着诸多服务。

  “减”

  让创业者“轻装上阵”

  “你好,我想在网上办一下企业注册申请,请问这个表格应该怎么填?”

  “只办营业执照吗?要不要同时办理印章刻制和税务发票?”

  “能一起办吗?要花多少时间?”

  “当然可以,您只要在网上填好申请表格,标注需要的服务事项,然后提交就行了,快的话一天之内就行了!”

  上面的对话发生在合肥市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记者在商事服务区看到,办事群众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了企业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等五个环节的一表填报,有效减少了涉企事项环节。

  从“一网通办”到“一次不跑”,作为首批安徽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单位,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及时梳理行政审批项目,逐项梳理明确办事依据、材料、程序和时限,优化办事流程,缩减自由裁量空间,砍掉束缚创业办企的繁杂事项。

  近年来,安徽省市场监管部门为企业开办“做减法”,加快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一档管理、一日办结”,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邮递办”“预约办”。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综合窗口已实现为申请人提供常态化企业开办“一日办结”集成服务。

  目前,安徽省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1个工作日,申请材料压减到6份,开办成本压减到仅需交纳税控盘成本费。公章刻制免单服务实行以来,为新开办企业减轻负担超6000万元。

  “进”

  为市场准入畅通渠道

  走在合肥市、六安市及该市舒城县等地的街上,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随时随地注册登记信息,审核通过后现场取照,开始创业,这样的事情不再稀奇。

  在六安市,办事群众走进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通过身份证核实后,可以使用智能自助登记一体机,自主办理注册登记等涉企业务,无需通过窗口人工预约服务。

  今年6月底前,这样的政务服务大厅已在六安市县两级全面启用。该市按照“一图、五端、十五办”的工作规划,完成了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所有场所、事项的关联工作,实现了智能搜索、智能导航、智能推荐等功能。

  据介绍,六安市相继推出了促进事项“网上办”、深化“最多跑一次”、业务事项“指尖办”、办理材料“电子化”等举措。六安市市场监管局突出便利、提高效率,使企业开办实现了“一页通办”、“一日办结”、“零成本”,进一步畅通了企业创办通道。

  六安市推进智慧政务新模式的努力,是安徽省各地积极推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以智能审批保市场主体的工作缩影。疫情期间,“机器换人”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零时差”便利化服务,进入市场的渠道进一步畅通,市场主体数量显著增长。

  今年1月至9月,安徽省共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4.56万户,同比增长5.72%。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已达565.73万户、同比增长14.90%。

  “退”

  维护市场良性循环

  良好的营商环境恰如一池活水,只有进退有序、良性循环,才能使各类市场主体“如鱼得水”、健康发展。

  复工复产期间,市场兴企创业逐步恢复,也有不少企业需要及时注销登记、转产变更,减少成本负担,走上新的经营方向。

  针对创业投资的体制机制障碍,安徽省进一步深化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简化普通注销登记程序,推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构建高效便捷、公开透明、交易安全的市场退出环境。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加强部门间工作协同,健全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和“僵尸企业”清理制度体系。该局积极协调省数据资源局、省商务局、省人社厅、合肥海关等部门,以及涉及系统和数据对接的信息化建设单位,针对“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在运行中的问题,进行三方技术攻关,打通了部门间信息传输的“卡点”,保障平台运行顺畅、数据及时。

  省局指导蚌埠、芜湖等市加大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探索力度,针对“注销难”“吊而不销”等市场主体面对的难题,有效提升了市场主体周转的便利化,确保了良性循环的市场机制。

  “安徽省纳入长三角经济带以来,我们对家乡的发展感到自豪,也深感肩头责任的重大。”安徽省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新形势下,安徽省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李晶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