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0-08-16 19:29 来源:人民日报

  阵雨过后,三面环山的古村落,平添了几分意境。这里是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平田村,老屋改造而成的扎染坊、艺术家工作室、农耕展览馆高低错落,现代元素与传统村庄浑然一体。

  绑扎、喷涂,扎染坊里,村民江小美动作轻巧熟练,“以前天还没亮就得上山挖笋,辛苦不说,挣钱还不多;现在做扎染、培训学员,收入比原先高多了。”

  这些年,平田村依托古村资源和自然生态,发展乡村旅游、文创产业、生态农业等多元业态,带动村民就地就业,昔日的空心村如今生机勃勃。

  通过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建设花园式美丽乡村、全面繁荣乡村文化等一系列举措,浙江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越来越多的乡亲像江小美一样,生活面貌焕然一新。“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

  农民当主播 农产品卖全国

  “你们看,这面条放了十几分钟却一点不坨……”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乡村振兴综合体的直播间里,48岁的沟溪乡斗目垅村村民陈家胜正在展示自家生产的面条,“现在直播一次至少能卖掉1000斤面条,以前一个月都卖不了这么多。”

  “最近面条已经供不应求了。”为了赶工,凌晨两点,陈家胜就带着工人和面、醒面、晒面,“从我曾祖父那辈就开始做面条,但过去卖面条,客人都是衢州本地的老顾客。没想到,通过直播,我家的面条能卖到全国各地。”

  农村不缺好产品,但不少农民缺乏销售渠道和技能。去年10月,柯城区启动“农民当主播”村播计划培训,包括陈家胜在内的第一批100多名农民走进直播间“试水”。

  “头一次直播,紧张得很,不知道镜头在哪里,手该放哪里。”让陈家胜没想到的是,直播1小时,竟卖掉了近4000斤面条,销售额达2万多元。尝到甜头,他报名参加乡村振兴讲堂培训,给自家生产的面条申请了“衢州老字号”,换上了新包装。

  为了培养更多像陈家胜一样的农民成为主播,去年底,柯城区打造了阿里巴巴淘宝直播村播试点区——万田乡乡村振兴综合体,用来培训村民、提供专业直播间等。

  乡村振兴综合体二楼6个直播间里,包括陈家胜在内,当地网红主播在镜头前热情推介当地农特产品。直播间外的开放式演播厅中,数百名村民正拿着手机,跟着老师学习如何拍摄、剪辑视频。“我要学习这项新技能,争取通过直播把家里的柑橘卖出去。”47岁的村民江琴说。

  2019年10月至今年5月,柯城区共有3100余人次接受了村播计划培训,全区农民通过直播销售了3600万元的农产品。

  诸暨市上下文村

  昔日脏乱村庄 变身美丽乡村

  天气虽热,诸暨市大唐街道上下文村仍吸引了一拨拨游客。

  漫步村中,粉墙黛瓦的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池塘里荷花亭亭、荷叶翠盖,马头墙、古戏台、双柳庵、古溪堰等古建筑,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辉。

  可在2008年之前,上下文村不是这般景象。当时,村里多处房屋年久失修,道路破旧泥泞,村中一处叫“半月塘”的池塘,因村民随意倾倒垃圾,水发黑发臭,大家经过都绕着路走。

  彼时,浙江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不少乡村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看着周边乡村环境越来越好,村两委下定决心:“不论如何,一定得把村庄环境给整治好。”第一个项目,就是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半月塘。

  当时,村集体账面没有钱,石料、水泥经销商都不愿赊账卖给村里,工人也打了退堂鼓,怕拿不到工钱。

  “有困难也得干!”村两委班子决定,先垫付10多万元,以党员为主力,动员村民一起干。仅1个月时间,曾经臭气熏天的半月塘,变清变干净了。

  紧接着,村里党员干部带领村民,从一条路到一堵墙,一项项整治,依山就势、随形就貌,一点一滴改善村容村貌。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垃圾分类到位。离村民戚祝英家门不到20米,就是湿地公园。“村里引来活水,种上荷花,修建了游步道和亭子。”戚祝英说,“一到傍晚,附近村的村民都会来这里看戏、看荷花,热闹着呢。”

  截至目前,诸暨全市已创建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8个,特色精品村54个,美丽庭院创建比例达35%,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宁波市宁海县下桥村

  文化礼堂 生根开花

  夜幕降临,宁波市宁海县下桥村的文化礼堂里灯火通明。楼上,年轻人看书、练瑜伽、打乒乓球;楼下,老年人摇着蒲扇,听戏迷票友唱京剧。“没想到,在村里也能享受到这么丰富的文化资源。”暑假回村的大学生娄哲琦说。

  下桥村是典型的城中村,近年来,随着商贸业发展,不少村民将街面房租了出去,“光收租金一年就有10万元。”村民陈婉葵说。

  “物质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村两委班子将一栋本已出租的五层楼房收回,改建成文化礼堂。文化礼堂2019年2月动工,4月就开门迎客,健身房、书画室、练舞厅等一应俱全。

  场地有了、设施齐了,可开放后的文化礼堂却人迹寥寥。村干部了解得知,原来,没人带头组织活动,村民参与度不高,文化礼堂利用率低。

  “得有专业人士指导,培养大家的兴趣。”村里请来省曲艺家协会会员葛圣明,担任驻村艺术家,帮助村里策划组织排演节目。从“手把手”开始带,渐渐地,村民对艺术兴趣浓了,还自发组织起了10余支文艺小分队和金桥京剧联谊会。

  “没有文化礼堂前,闲着没事就靠打牌消遣。”现在,陈婉葵一有时间就往文化礼堂里“钻”,最近她和其他村民正在葛圣明指导下编排垃圾分类主题的小品。

  村民孙建萍参加了金桥京剧联谊会,把京剧爱好重拾起来。晚上有空,她会带着村里的小姐妹唱上一段《锁麟囊》。

  “我在下桥村带出了一批学生,光主持人、小品演员就有16人。”葛圣明说,这些学生能排演两小时的晚会节目,还能到别的村演出去。

  乡风文明实践地、群众文化大舞台、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文化礼堂在宁波乡村生根开花。截至今年6月,宁波共建成文化礼堂1919家,力争到今年年底实现500人以上的村文化礼堂全覆盖。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党彧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