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记者魏梦佳、阳娜)以山为幕,以水为台,月出花影,华灯初上,东西方多种艺术形式在科技手段的烘托下,与自然融为一体,呈现出如幻如梦的唯美意境……28日晚,北京世园会开幕式晚会在世园会园区内的妫汭剧场正式亮相,为世界各国友人奉上一场大型园林情景光影艺术表演。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开幕式晚会总导演沙晓岚,为您揭秘这场山水文化盛宴。
4月28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开幕。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借景造景”呈现唯美意境
记者:这场晚会的主题和特点是什么?
沙晓岚:晚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最大的特点是,要在一个园林景观的环境下来呈现,以“借景造景”为原则让整个舞美声光电和周围环境能融为一体,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理念,依托世园会的自然之景,巧妙融合山、林、湖、草、木,运用多重立体光影技术,打造全方位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记者: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将舞美与自然环境结合完美呈现?
沙晓岚:我们追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叠加视觉手段,辐射覆盖整体区域,在妫汭湖畔设立主表演区,湖中为中景表演区域,湖中小岛青杨洲为远景表演区域。
其中,主舞台外环为两层可升降的表演平台,主舞台台面为全覆盖成像的LED屏幕,舞台设有升降平台,有29根直径1米的可升降的LED视频柱,还搭设有一个直径8米的圆屏,圆屏可以放下去,也可以立起来,舞蹈演员在空中可以跟圆屏互动。中景区域用威亚吊装数控光束灯设备与大型LED网幕矩阵,形成视觉上的超强震撼。
在远景区域,我们布设了高清激光投影设备组,为跨度90米的拱形喷泉投射激光影像,更设计有多组光束灯群组,为整个湖岸搭设灯光背景。在青杨洲上,还搭了一个小舞台,用树林作背景,地面用绿色材料装扮,完全融入自然。
一些装置在晚上可以隐藏,但白天在园子里可能就会突兀,所以在设计中我们用了一些高科技手段。比如,首次选用了半透明网格状的大屏幕,通过威亚塔上的钢丝绳拉起了5道屏幕,共有90块屏幕块,在空中组成一个140米宽的大屏幕。观众在屏幕上既能看到五彩缤纷的影像,也能透过屏幕看到远处的山水花草,形成一种叠映效果,但白天屏幕只有一个单一的颜色,不明显。
此外,我们还首次在室外演出中应用全息影像技术,让演员突然在夜色中“消失”,然后出现满天飞翔的“蝴蝶”,同时还在舞台及四周应用了2000多只各类灯具,为整个舞台增加光彩。总之,整体效果构成三层影像,再加上树和建筑都通过灯光点缀,为表演提供细腻饱满的视觉依托,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意境。
“五洲盛会”彰显中国风范
记者:整台晚会如何体现多种艺术和文化的交融?
沙晓岚:开幕式演出分8个节目,演职人员约1500人,整个创作期一年左右。我们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中国音乐作品及外国经典乐曲,以合唱、器乐演奏、舞蹈、模特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创意演绎,同时借助科技手段和多维空间等表现形式,打造全新的视觉景观。
演出邀请了国家级的钢琴演奏家、青年歌唱家及世界各地的舞蹈艺术家等同台共演,包括大家熟悉的郎朗、廖昌永、雷佳、霍尊等,还有部分知名民乐演奏家,如古筝演奏家常静、古琴演奏家赵晓霞等。
大自然的舞台上,郎朗在芭蕾舞演员伴舞下,演奏贝多芬钢琴曲《田园交响曲》;节目《东方的墨韵》中,古筝、古琴、琵琶、箫等乐器合奏中国民乐,整个影像是一幅泼墨山水画,融合传统文化与科技;《小河淌水》的歌声中,直径8米的“月亮”从水中升起,缓慢移动,配合杂技演员的表演,还通过高空喷泉、激光投射形成梦幻意境;《彩蝶的虹桥》借助全息影像技术,融合了昆曲、京剧及传统舞蹈,呈现出蝴蝶纷飞的效果。
特别是舞蹈《彩翼的国度》将踢踏舞、探戈、弗朗明戈、非洲鼓舞、中国扇子舞等不同舞种和音乐融为一体,演员来自五大洲,象征着世界命运共同体。在《绵长的芬芳》中,我们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世园会参展国的国花或代表性植物做成服装,穿在90名模特身上,从舞台上款款而来,非常漂亮,充分展现各国魅力。
此外,我们还利用梅兰竹菊的图案做成了烟花,在妫汭湖上绽放,画面非常震撼,更贴近晚会的主题。
艺术盛宴传递环保理念
记者:您希望通过晚会传递给观众什么信息?
沙晓岚:中国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希望环境能亮起来、美起来、更艺术化,大家生活得更低碳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台晚会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环保的重视,希望环保理念由我们的子孙后代延续下去,人们生活在一天比一天好的环境里。同时,晚会也表现了中国艺术家对自然环境的一种热爱和关注,追求美的情怀。
记者:您对北京世园会有怎样的期待?
沙晓岚:我从艺术和环保这两方面都期待世园会的举办。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公园是不是很艺术,都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通过世园会,游客也可以提升对环保的认识。我们欢迎各国朋友到北京来、到延庆来,参观世园会,我相信这将是一种美的享受。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