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小长假吗?总理回了一句话…

2019-03-15 16:44 来源:人民网

  3月1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人民网为您一一提炼要点↓↓

  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若经济放缓继续怎么办?

  继续推进减税降费、简政

  中国适度调低增速预期目标,用的是区间调控的方式。既和去年经济增速相衔接,也表明我们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的区间。

  当然,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有有力举措。

  要政过有痕,继续推进减税降费、简政,培育新动能、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一系列的措施,为市场松绑,为企业腾位,为百姓解忧。

  今年不确定的因素不少,我们留有了政策空间。

  今年提高赤字率0.2个百分点,没有超过国际上说的所谓3%的警戒线。

  还可以运用像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型或价格型工具,这不是放松银根,而是让实体经济更有效地得到支持。

  减税降费,财政如何持续?

  政府要过紧日子

  减税是要减收的,今年安排财政支出和GDP增长同步,确保民生重点领域、三大攻坚战支出只增不减。

  钱从哪里来?我们的办法是,政府要过紧日子,不仅要压缩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而且增加特定的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进入国库,并把长期沉淀的资金收回。通过这些举措,筹集了1万亿元资金。

  我们是给制造业等基础行业、给带动就业面最大的中小企业明显减税,这实际上是“放水养鱼”、培育财源。

  从趋势看,应该给实体经济、给企业让利,让他们在国民收入分配的蛋糕中的比例更大,这样能更多带动就业,让就业人群增加收入。

  为此,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就要让利,政府的存量利益也要动,得罪人也要动,让利于企业,让利于民,这样财政才更可持续。

  化解朝美分歧,中方怎么做?

  中国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

  朝美领导人河内会晤后,双方都表示要继续接触。接触总比不接触好。我们还是要保持耐心,要抓住机遇,特别是当前显现出的积极因素,推动对话,特别是朝美对话,实现大家都希望得到的成果。

  中国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希望保持半岛的和平稳定,这个立场从来没有改变过。解决好半岛问题,不仅对北南双方,对地区、对世界都有利。

  民生领域今年有啥期待?

  对养老、托幼服务加大扶持力度

  大数据显示,“一老一小”的问题,就是养老服务、托幼服务有困难。

  还是要创新机制,对接群众需求,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比如说,提供公租房,让那些从事助餐助行、日间照料、康复、老年大学等的社会力量免费使用,还可以给予水电气的费用减免,可以减税免税,因为他们实际上也是帮政府共同解决民生之难。

  社区工作人员、政府的有关部门要保障公平准入,把主要的力量放在公正监管上,确保这些服务是安全可靠的,对那些违规的要坚决逐出市场,让老人、孩子、家庭都放心安心。

  中美关系未来怎么走?

  人为隔开这两大经济体不现实

  中美两国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我们的共同利益是远大于分歧的。

  中美作为两大经济体,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合作,可以说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人为地把这两大经济体隔开,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合作比对抗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这个原则去推动中美关系,包括经贸关系的发展,这样可以使两国人民从中受惠。

  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拿营业执照时间今年要降到5天

  改善营商环境,还是要放管结合并重。减少审批程序、办证办照时间,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原则是一视同仁。

  现在开办企业拿营业执照的时间,经过几年努力,已经从22天降到了8.5天,今年要力争降到5天,有的地方可以降到3天,目前有的发达国家才1天。

  要采取措施,除了涉及公共安全、特种行业之外,都应该拿到营业执照以后就可以正常经营。

  宽进就要严管。公平的准入,公正的监管,这是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说到政府的规则,监管要公正,个人的隐私也要保护。

  具体如何增进两岸民众福祉?

  扎实落实“31条举措”

  两岸同胞同根相系,我们愿意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让台湾同胞在大陆不论是投资兴业、就业就学、生活居住,都能够享受到和大陆同胞同等待遇。

  我们已经出台了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举措”,现在的问题是要把这“31条举措”扎扎实实地落到位,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应当有新的举措。因为两岸同胞共享发展机遇,走得越近越亲,两岸关系的发展就会越好越实。

  如何化解就业难题?

  继续保障重点人群就业

  今年确定要确保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在1100万人以上,实际上我们希望能够实现去年的实际规模,也就是1300万人以上的就业。

  要多措并举,对一些重点人群要继续保障他们就业,像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转岗职工等。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又达834万,比去年还多,创历史新高。

  还要确保不出现零就业家庭,对那些容纳劳动力比较多的企业要给政策优惠支持。还要推动创新创业创造,用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中美贸易摩擦会否影响中欧关系?

  不会去损害第三方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双边的事情,我们不会利用第三方,更不会去损害第三方。

  中欧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之间有合作,也有摩擦,过去和现在都存在。

  现在我们正在推进中欧投资谈判,实际上是想让双向投资更加开放,这样做让双方都受益,当然是要公平地受益。

  我觉得双方都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对方,在合作当中妥善化解分歧,让中欧关系稳步前行。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今年主要做两件事

  去年我们通过减税等多种办法,让17种抗癌药降价50%以上,而且纳入医保。今年还要做两件这方面的事。

  一是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这将惠及我国4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二是要提高大病保险的起付线,提升大病保险的报销标准。现在近14亿人都进入大病保险了,要让更多的人、上千万的人能够直接受益,因为我们这个大病保险是有倍数效应的。

  如何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

  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制度

  外商投资法是要用法律的手段更好保护外商投资,吸引外商投资。

  我们要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而且要推出新的负面清单。这个新推出的负面清单会做减法,而且以后还要逐步做减法,也就是说非禁准入的范围会越来越大。

  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修改《知识产权法》,对侵权行为引入惩罚性的赔偿机制,发现一起就要处理一起,而且要让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无处可遁。

  如何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再降1个点

  今年我们要抓住融资难融资贵这个制约经济发展、市场活力的“卡脖子”问题,多策并举、多管齐下,让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

  对中国国内各类所有制企业都应该一视同仁。现在在贷款问题上,的确需要清除一些障碍,引导金融机构改善内部管理机制,多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为他们降低融资成本、减少不合理的费用出力。

  对于那些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僵尸”企业,不会给他们新的贷款,对违法违规的所谓金融行为,该制止的制止,该打击的打击。

  中俄经贸合作将有哪些新突破?

  抓大推小,上天下地

  去年在世界贸易下行的情况下,中俄之间贸易额突破了1000亿美元的规模。

  下一步,我们还可以拓展领域。既可以抓大,也可以推小,抓大项目、大宗商品贸易,推小微企业,包括跨境电商的合作。

  既可以上天,在航天航空领域合作,也可以下地,推地方民间的交流,就是要把能用的十八般武艺都用起来,巩固中俄经贸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的成果,而且向翻番的目标迈进。

  如何规范发展共享经济?

  不能要么不管,要么管死

  对于新业态、新模式,不能简单任性,要么不管,要么管死。这几年一直采用的是包容审慎的原则。

  包容就是对新的事物,我们已知远远小于未知,要允许它发展,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所谓审慎监管,就是要划出安全的底线,也不允许打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招牌搞招摇撞骗。

  电商、快递对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可以进一步起到搞活流通的作用。

  在工业领域,推动工业互联网,可以把那些闲置的资源带动起来,而且促进技术创新。

  在社会领域,像“互联网+医疗健康”、“+养老助幼”、“+教育”,可以联动许多方面。

  对港澳台投资政策是否有调整?

  比照适用外商投资法

  港澳台投资是可以参照、或者比照适用刚刚通过的外商投资法,而且我们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一些制度安排和实际做法还要继续沿用,不仅不会影响,而且会有利于吸引港澳台的投资。

  如何提振国内消费?

  降网费电费、消除制度性堵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两年内要基本取消省界高速公路收费站。这样做有利于解决拥堵问题,也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

  网络的提速降费,这几年我们连续在推进,这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产业的发展。

  今年要再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这不仅让工业企业受惠,商业企业也同样受益。

  RCEP和FTA中国优先考虑哪个?

  哪个先达成,都乐见其成

  虽然现在日本和韩国都对中国有比较大的贸易顺差,但是我们还是愿意进行平等的竞争,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会实现优势互补,各方得益。

  至于说中日韩自贸区(FTA)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哪一个先达成,我想那要看我们各方所做的努力了。不管是哪一个协议能够先达成,中方都乐见其成。

  今年“五一”还会放小长假吗?

  我们会让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