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量化宽松”来了?!真相是这样的……

2019-02-22 09:0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我国近期实施的一些货币政策,外界舆论特别是市场主体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也出现了个别质疑的声音,认为是不是搞量化宽松?”李克强总理在2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我在这里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央行放大招,个别人想多了

  1月央行各项措施比较密集,个别人就想多了。

  1月份,央行通过这3项措施,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第一、1月4日,央行宣布,1月份分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共计1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第二、1月,央行决定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更多金融机构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标准,可分别享受0.5个或1.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优惠;

  第三、开展2575亿元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此外,今年1月,首单商业银行永续债落地,为增永续债流动性,央行还创设了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

  稳健货币政策没有变

  降准和所谓的量化宽松(QE)相比,根本不一样。

  李克强总理指出,一个月内两次降准,既是顺应市场主体的强烈呼声,也因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比世界上任何主要经济体都高,在这方面有充足的空间。而且在降准过程中也适当回收了流动性。

  量化宽松(QE)指的是,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如美联储实施的QE,就是在短时间内向市场投入大量货币,大水漫灌,进而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刺激经济复苏。

  1月份我国两次降准则是为了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一方面1月末临近春节,无论是发红包、发年终奖都需要用钱,企业和个人的现金需求量急剧上升。每年春节前,央行都会投放流动性来应对; 另一方面,一季度中期借贷便利到期的量较大,此时降准也是为了提前对冲到期的部分,避免造成市场流动性不足。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也说:“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并没有发生改变。”

  “1月份降准考虑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3000亿元,且分两次实施,既考虑了与春节前现金投放形成对冲,避免造成流动性淤积,也考虑了缴税、年初信贷增长、地方债提前发行等流动性需求因素”; 当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谈不上‘放水’”;从结构看,“主要是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孙国峰表示。

  别把CBS当QE

  1月24日,为提高银行永续债的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央行创设了CBS(Central Bank Bills Swap,CBS),即央行票据互换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央行票据。这很快被部分市场人士解读为“中国版QE”。

  这个CBS到底是啥玩意,和美欧央行QE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划重点:

  区别之处有三:

  首先,CBS “以券换券”,所有权不转移;

  其次,不额外投放基础货币;

  第三、操作量有限。而QE(量化宽松)则不仅是购入资产,所有权转移;而且额外释放基础货币,操作量极大,所以说是“大水漫灌”。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首次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25%,操作量为15亿元,期限1年。

  此次操作后,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一级交易商可以将换入的央行票据作为抵押品,与其他市场机构开展交易或参与央行相关操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一级交易商换入央行票据就可以自动从央行获得资金,两者并不存在直接联系。其次,在CBS操作中,银行永续债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仍在一级交易商表内,信用风险由一级交易商承担。

  总的来说,今年,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这意味着,我们不会搞所谓的QE造成大水漫灌,也不会紧货币造成信用紧缩。而是将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

  (记者:陈果静 策划、文案:梁睿 责编:于浩)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毛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