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德胜村里喜事多

2019-01-31 14:56 来源:经济日报

  

  ① 德胜村新建的农民村。

  ② 德胜村村民载歌载舞喜迎2019年新春。

  ③ 德胜村光电场和微型薯种植基地。王英军 袁玉勤摄(中经视觉)

  河北坝上地区正值寒冬,但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村民徐海成家里却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常。屋外,徐海成在贴窗花、对联。屋里,他的爱人正和村民们忙着搓麻花、炸年糕。徐海成兴奋地对记者说:“去年大棚收入有10多万元,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微型薯变“金蛋蛋”

  徐海成捧出一把小土豆给大家看:“这是我家大棚收获的微型薯,别看个头小,一个就能卖3毛钱。今年收获了260多万个,卖得好的话,除去成本能稳赚10多万元。”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张北县德胜村考察时指出,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如今,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了德胜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就在2018年底,德胜村实现了脱贫摘帽。

  过去的德胜村靠老天吃饭,马铃薯种植规模小。2017年以来,在河北省工信厅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德胜村流转土地300亩,建起了280个微型薯大棚,贫困户每户花1000多元,优先承包,由合作社统一管理。

  “刚开始时部分村民有顾虑,担心投入大,难以收回成本。村里就组织技术培训,并让有条件、懂技术的农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介绍,村民徐海成当年就租种了6个大棚,2018年他又扩大了规模,与人合租了22个大棚。

  如今,德胜村种植微型薯的农户达到180户。2018年仅微型薯一项,村民人均收入就有4790元。

  德胜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联系对接龙头企业,开拓马铃薯市场。当地与北京裕农有限公司签订200亩马铃薯订单;通过合作社与“中国薯网”聚合农业公司签订50个微型薯大棚的订单,让村民的生产实现了精准对接市场。

  前不久,德胜村马铃薯还注册了“御富德胜”商标,并成功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德胜村也被列入农业农村部第八批“一村一品”名录。

  光伏电站有赚头

  “几块板子搁在那,不用打理,一年人均可增收3000元。”看着眼前连片的光伏发电板,德胜村村民们交口称赞光伏扶贫好政策。

  2016年,村里建起光伏发电站。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投资450万元建起了两座5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并注册新能源有限公司,当年收入62万元,用于脱贫户收入兜底、公益岗位补助、发展村集体公共事业等费用支出。

  2017年,德胜村与亿利集团签订光伏项目,投资4.5亿元,流转土地2600亩,建起了50兆瓦农光互补电站。村民们赚到了“两金”,一是土地的租金每亩400元;二是在项目内打工,人均收入在万元以上。2017年两座电站发电量70万千瓦时,收益对14户贫困户实行兜底保障。

  2018年,村里再次发放光伏收益补助,贫困户每户有3000元。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正在巡逻的村民刘志清。刘志清今年70多岁,他和老伴每年领取养老保险和低保费4940元,村里用光伏收益给每户补贴3000元,安排巡逻的公益岗位每年给1000元,一年下来共计约9000元。刘志清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很有保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幸福秧歌扭起来

  德胜新村96栋崭新楼房更是让这个春节充满欢乐。每户150平方米的2层小楼,既有地方特色又融合现代风格。

  “我们合并徐家村、马安架两个自然村,在徐家村原址上打造了一个集居住、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美丽新村。新村占地440亩,村民原来的宅基地拆迁折现后换购新民居,多退少补。砖房变‘别墅’,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叶润兵指着新村高兴地说。

  2018年,德胜村还建成了展览室等公共设施。村里的幼儿园、文化广场正在紧张建设。

  德胜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290人,目前只有1户2人还达不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降为0.17%。如今的德胜村不仅是村容村貌有了巨大变化,全村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也有了根本性改变,自力更生成为村民的共识。

  二人台唱起来,秧歌扭起来……这几天,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德胜村村民们身着各色盛装,舞龙舞狮耍社火。“我今年65岁,好多年没有这么高兴地扭秧歌了。”村民宋枝感慨地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