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老外,窥探中国“秘密”40年!

2018-12-17 14:10 来源:参考消息

  1978年,中国进入时间叙事中的“特殊时刻”。

  从那一年出发,改革开放的中国真正走向世界,而世界由此看到日新月异的中国。

  一转眼,已是40年。

  这40年,由中国人书写的同时,也被一群外来者记录。

  他们来到中国,停留在中国。

  他们用镜头、用脚步最直观地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从南方,到北方,再到边疆;从最初,到后来,再到如今……

  他们,就是一群曾经或者今天仍活跃在中国的外国摄影师们。

  83岁高龄的日本著名人像摄影家斋藤康一,过去40年间在中国拍摄了数万张照片,今年11月,他回到中国举办了摄影展。

  

  ▲资料图片:11月4日,斋藤康一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摄影展《40年回眸》。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亲眼见证了中国发展变化的斋藤如是说。

  而这一奇迹的起点,正是1978年。

  那一年前后,斋藤康一反复来到中国,大街上富有朝气的年轻人,社会中涌动的巨大能量,都让他深深着迷。

  他快速按动快门,记录下那个特殊年代里的中国“秘密”:

  1978年的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上,一处国营拍摄点中,几位军人正在等候拍照。

  

  清晨的长安街,几辆三轮车满载废品。而在40年后,中国已经摆脱了“世界垃圾处理中心”的名字。

  

  从这张“1978年的北京大栅栏”可以看到,热闹的市街逐渐重现人潮,“发展经济”的招牌,更成为时代的写照。

  

  1979年,在西部城市兰州,一名身着西装拍照的本地男子引起围观,随着改革春风的吹拂,社会气氛正微妙地改变。

  

  改革开放初现成效的1983年,上海淮海中路附近,阴雨将至,但并未阻挡行人忙碌的脚步。

  

  同年的杭州小巷里,小女孩在老人的指导下做着功课。重视教育、重视下一代的中国跃然纸上。

  

  1984年,苏州的一对新人正在他们的新房中笑得开怀。

  

  几乎是斋藤康一被中国深深吸引的同时,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还穿梭着一位法国摄影师:扎克曼。

  作为马格南图片社的摄影师,1982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扎克曼就开启了他30多年的“拍摄中国”之旅。

  

  ▲扎克曼

  虽然扎克曼喜用黑白胶片拍摄,但他直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多彩的,他喜欢这种美丽的复杂,“生活不止简单的黑白”。

  那一年,在扎克曼举起相机时,中国老百姓会带着好奇地看着他的镜头,眼神中流露出友善。

  

  当时,中国被称为“自行车大国”。如今,中国已成为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还将共享单车推向了全世界。

  

  在扎克曼的镜头中,无论是正在做工的工人,还是在市场上自由交易的摊贩,都透出浓浓的生活气息。

  

  

  改革开放之后,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街上出现各式各样的广告牌;进口商店中也是一派繁华景象,人们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

  

  

  在电视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后,《新闻联播》也成为那时人们每天必看的节目。

  

  “任何一个喜欢记录历史的摄影师都会对中国感兴趣。”

  这是玛格南图片社主席斯图亚特曾说的一句话。

  而40年间无数来到中国的摄影师和他们所捕捉的无数迷人瞬间,无疑是对这句话的最好例证。

  他们独特的视角,给了世界认识中国的机会,也给了中国审视自我的契机。

  而当时光赋予胶片厚重,当变迁赋予回忆光彩,这些外国摄影师拍下的每一张照片里,都有着中国一路前行的足迹。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