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经济全球化的十字路口,人们对世界前景疑虑重重:是走向开放合作,还是退回封闭对立?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给出了清晰而坚定的答案,宣布了包括激发进口潜力在内的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一系列举措。这是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推动全球经贸合作的实际行动,必将为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要求。今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激发进口潜力,正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
这样的考量,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韧性、潜力与后劲。习近平主席以“大海”妙喻中国经济,形象地展示了世界市场的无限机遇和“不拒众流”的开阔胸襟。中国经济运行始终处于合理区间,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增长仍然稳居世界前列,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为扩大进口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中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8亿多网民、1亿多个市场主体,动辄以“亿”计量的市场空间为扩大进口提供了足够的市场支撑。一句话,中国有能力主动扩大进口。
这样的考量,已经逐步落实为触目可见、触手可及的行动。自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中国4次大范围、大幅度地降低关税税率,使关税总水平从2017年的9.8%降至7.5%;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承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在进一步扩大国内进口空间的政策推动下,中国正努力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国企业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