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5日讯(记者 许凌专栏)“石嘴山市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依重依能的产业结构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对石嘴山而言搞新旧动能转换,避免掉进‘腾笼空鸟’的误区”,全国人大代表、石嘴山市市长李郁华说:动能转换不是随便跟风逐潮的事,说是要“腾笼换鸟”,弄不好就成了“麻雀”换“乌鸦”。
全国人大代表、石嘴山市市长李郁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许凌摄
近两年,石嘴山本着实现“两个转变”,即推动石嘴山由全区工业的“摇篮”向科技创新的“摇篮”转变,由工矿时代向生态时代转变。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坚持“两手抓”。
做好“腾笼”的文章。通过兼并重组、“破”“立”并举等措施,倒逼落后产能淘汰、“僵尸企业”退出、低效企业转型转产,实现“优二进三”发展。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2017年,我们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41家,清理闲置土地7975亩,淘汰落后产能6.3万吨,退出煤炭产能525万吨,为新动能培育腾出了充足的空间。
怎样抓好“孵鸟”、“育鸟”?石嘴山分三步走。第一、突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双倍增”行动计划,建设科技创新园,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和支撑力。2017年,我们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器6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件,增长47%,增幅居全区第一。第二、突出创新人才支撑。积极培养本土企业家、本土人才,制定符合具体实际、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政策措施,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高端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团队,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带动力的人才高地。第三、突出创新企业培育。实施企业成长培育行动计划,建立科技型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集群梯次培育机制,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良性发展格局,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8年,我们要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50家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