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www.k618.cn 中央新闻网站)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程婷 谢深森)对于去年引起热议的考试机器人与高考状元比拼的事,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李晓明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既没什么必要性,也说不上来怎么去和教育直接联系上。”
李晓明认为,“做一个技术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技术研究可以用于干别的事,不一定用于机器人考试。”机器人考试听起来很厉害,但是技术本身应该有其他用途。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李晓明。 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技术基本到位 欠缺制度“东风”
除了研究机器人考试,技术当然有其他的用途,比如通过技术更好的实现在线教育。李晓明以北京大学推出的一个计算机编程的“慕课”为例说,“一共七门课,如果一个人真的好好学完,做一个什么程序员是没问题的。”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不是愿意学,或者怎么让潜在的学习者相信他通过这一学习,能有不一样的前途。据李晓明介绍,这门课程有几万人选择,但是真正通过的大概只有20多个。
因此,李晓明提到两点,第一,怎么让那些潜在的、能够学习好的人来学习,让他们理解这是一个有前途的事,需要社会氛围、需要制度安排;第二,怎么样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老师哪里活动帮助,也需要有一些制度的安排。
人工智能离普通使用还有很大距离
李晓明认为,目前市面上的一些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有示范作用,但是离普通使用还有很大距离。说起人工智能真正能在教育方面起到的作用,李晓明认为是结合在线,做大规模个性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