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0日电 2017年,中国GDP达到82.7万亿人民币,首次突破80万亿大关。2018年的全国“两会”会上释放信号称,政府接下来将发力减负,让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引起华媒高度关注。香港《大公报》评论称,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中国下大力气解决好两道“减法题”,为经济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一是压减产能;二是简政、减税、减费。
资料图:2016年5月1日起,中国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简称营改增),增值税实现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全面覆盖。图为纳税人办理业务。(浙江省国家税务局供图)中新社记者 钟欣 摄
【不是单纯“做减法”】
《大公报》分析称,在旧模式与新业态的相互碰撞磨合中,中国政府在不断探索改进调控方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还制定了明确目标,全年要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减费1.1万亿元以上。若能真正破除“审批万里长征图”,中国经济将进一步释放创造力。
香港《文汇报》关注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的发言。何立峰6日指出,去年化解过剩产能达到了5500万吨,连同2016年的6500万吨加在一起,两年化解了钢铁过剩产能1.2亿吨。
美国《侨报》报道称,在今年“两会”释放的诸多改革信息中,税务改革与民生有着相当高的关联度。7日财政部记者会透露的重要信息是,中国将继续“放水养鱼”的减税降费政策,幅度将超过万亿元。而过去5年中,减税降费政策共减轻市场主体负担3万多亿元。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北京举行记者会,财政部部长肖捷,副部长史耀斌、胡静林就“财税改革和财政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为肖捷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中国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2018年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让市场主体能够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活力;今年将继续改革和完善增值税制度。
《侨报》9日继续发文称,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的城市转型也不再是单纯的做减法,更强调要以创新带动新动能。在8日的北京代表团开放日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工表示,北京作为迈向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一个率先主动通过减量发展来实现城市有机更新、转型发展的超大型城市,要更加自觉、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减”中求“发展”的另一个重点是改变经济结构。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201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表示,这些方案正在实施落地。
资料图:2016年5月1日零点,拉萨市国税局西城分局顺利开出西藏首张“营改增”不动产经营租赁业增值税发票。该工作的推行,意味着营业税退出历史的舞台。“营改增”将会让企业的赋税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 李林 摄
【减税、减负惠及企业】
《大公报》还援引政府工作报告称,过去5年,中国率先大幅减税降费。分步骤全面推开营改增,结束了66年的营业税征收历史,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加上采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清理各种收费等措施,共减轻市场主体负担3万多亿元。2018将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
美国《世界日报》援引专家观点称,目前全球多国的趋势是降税,中国对个人及特定产业降税,目的是促进投资。为保持经济成长,缩短贫富差及城乡差距,并应对未来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须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投资。
在个人税方面,除减税实质减轻民众税负负担外,《世界日报》分析专家的话称,随着科技进步,中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税制将朝向以家庭总所得为报税基础的综合所得税制,量能课税、更为合理。
在企业税方面,专家认为,降税将直接提高企业利润,一方面从产品价格等方面回馈到个人,一方面也可提高企业外销出口的竞争力。整体来看,减税促进中国消费及企业获利能力,有助经济成长。而其中,台商从事制造业者众多,交通运输业降税,也会让台商间接受惠,有助于未来的经营发展。
资料图:3月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台湾《工商时报》指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财经亮点,是宣示大幅度减税降费,以激发企业经营活力。该报还称,单是要让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这一项,就会使当前面对电价上涨压力的台湾厂商羡慕。其他的降费举措,则有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调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继续阶段性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等。
香港《经济日报》刊登署名文章称,中美全球两大经济体表现稳定,将有利于支持2018年全球经济表现,香港在其中作为小型开放经济体将会受惠,外贸表现料可维持温和增长。
《经济日报》分析称,内地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期未来在稳增长的基调下,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随着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进一步互联互通,金融市场和跨境金融活动的需求将持续增加,预计香港服务输出将进一步复苏。
“大公网”9日援引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的发言称,去年外商投资企业持续增长,数量增长达到30%以上。按照“多证合一”的要求,落实对中外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措施,今年将把外商投资企业的备案和发放营业执照进行合并,到7月1号全国范围统一实施,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负担。(完)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