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韩秉志专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吴凡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缺乏分层级的护理和康复体系,是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存在的一个断点。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吴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韩秉志摄
“我们通过对居家养老进行调研发现,随着年龄增大,老人会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生活照料和医疗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从干不动活,到生病住院,这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吴凡委员表示,居家的照护和康复服务既是老年人介于“健康”和“完全失能”过渡状态的养老需求,又是衔接“养”和“医”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在发达国家,有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各种等级的护师,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各种护理和康复服务。但我国目前尚缺乏分层级的护理和康复体系。
“探索建立分类别、多层次的居家护理和康复人员资质梯度,并开展规范培训和管理,是解决居家养老康复需求的根本之策。”吴凡委员说。
吴凡委员同时指出,随着农村家庭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许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渐渐独守空房,陷入无人照料的困境。而互助式养老的方法,将使许多独居单身老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
“目前,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如雨后春笋在各地兴起。互助养老模式的核心是鼓励老年人自我参与,老人们有什么需求,彼此之间会有个照应。比如在农村,通过集体建房,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等形式,以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服务、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为患病老年人服务的方式,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吴凡委员说。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