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做客“中国经济网2018全国两会网络访谈”特别节目之“中经两会之夜”,就新时代养老“新”课题与大家交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鹏/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8日讯(记者华青剑)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两会之夜:新时代养老‘新’课题”节目时表示,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在制度的完善方面,同样面临和企业职工养老金制度一样的挑战。这个制度总体上来讲已经起步,迈出了十分关键的一步,但是要真正成熟和定型还要有一个过程。
郑功成补充道,“比如说我们的职业年金怎么管理,积累在个人账户里的收益回报如何确定,实际上都还没有清晰的答案,还需要研究。在机关事业单位里面的人,视同缴费的年限,这个政策如何落实也还没有清晰的政策设计。”
据悉,2015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公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这一比例与企业职工一致。随着改革方案公布,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
郑功成表示,公务员从免费的或者非缴费型的退休金制度改成缴费型社会养老金制度,这是一个进步,这个进步在于双轨制在制度的层面上已经加以改变,大家都要缴费,积累资金,在制度层面是接轨。
“尽管双轨制的制度痕迹消除了,但当时人们期望的待遇差距迅速缩小,这个效果不可能在短期内显现。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水平跟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差距还是很大,所以这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郑功成说。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