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委员:顺应城镇化趋势科学合理调整人口产业布局

2018-03-07 17:2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周琳)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任勇3月7日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数字:一是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6600多万,二是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三是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这三个数字相当于一个中型国家的人口,非常了不起。”

  任勇委员表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解决好“三个一亿人”问题,即着重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实际上是我国城镇化推进的阶段性目标。城镇化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政府部门应顺应这一趋势。一方面,城镇化推进的方式不可能都鼓励农民涌向大城市、特大城市,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一部分农民推进就地城镇化,引导农民就地城镇化,尤其是广大中西部的中小城市,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更加符合国情实际。这样考虑对国家整个人口空间布局发展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也是因地制宜、建设美丽家乡的应有之意。

  任勇委员认为,目前看,引导部分农民就地城镇化,符合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我国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已有的几个大型城市群,可以按照现有布局、点条结构和资源禀赋进行推进。此外,在全国范围内科学、合理地布局产业和人口分布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口布局变迁和调整,是我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变迁调整,也是现代化需要经历的必由之路。

  任勇委员表示,根据我国国情,城乡人口的空间布局可能再过约20年就基本稳定下来。事实上,人口转移不是单向的,很多农民进城之后变成市民,带动教育、医疗等领域发展。站在农村角度看,农民进城对农业的竞争力提升提供了良好条件,因为农村土地可以适当集中、产业进行整合,进而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较好的环境。同时,在农村实现规模化经营之后,部分城市里的市民也可以到农村发展旅游、规模养殖和种植等产业。随着今后交通、通讯日益发达,城乡各方面的差距有望不断缩小。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