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3月7日讯(记者 景远)昨天下午,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领导人记者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9位领导人集体亮相,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脱贫攻坚成为此次记者会的一大焦点,在回答过程中被多次谈及,出现了一段段生动讲述。
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我要说“一个细节”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发表了重要讲话。昨天的记者会上,被问及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的最深印象,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特别谈到一个细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的时候特别谈到今年的硬任务,打赢‘三大攻坚战’。他说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还是十分艰巨,对这件事情很看重。”
万钢接着说:“大家可能从电视里看到,今年2月总书记亲自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正巧四川省是致公党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对口省份,我去年夏天去过那个村,那个村确实很偏僻、很遥远,从县里坐车去大概要用3个多小时,进山以后都是土路,也十分颠簸。总书记亲自走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和彝族群众手拉手、坐在火塘边了解民情、了解民意,这一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万钢表示,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和科技部部长,自己在那次调研中了解到,很多农业科技特派员也到了这么艰苦的地方帮助农民通过“以豆换豆”的办法,把小土豆变成了大土豆,增产4倍多;通过“以羊换羊”的办法,更新了黑羊品种,现在一年下4个崽。
“我切实看到了农业科技服务站为羊治疗包虫病,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还专门讨论过包虫病的事儿,我在下面看到这个实际情况,感觉到总书记说的脱贫攻坚战虽然艰苦,虽然是很硬的一块硬骨头,但我们有决心解决这个问题。”
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我要点赞“好模式”
当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就民营企业扶贫提问时,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的话匣子一下被打开。
高云龙充分肯定了民营企业家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情。自2015年10月启动的“万企帮万村”行动中,截至2017年底,有4.62万家企业参与到行动中,帮扶了5.12万个村。在全国工商联积极引导下,这些民营企业家发挥自身优势与乡村优势相结合,在建立长效扶贫脱贫机制上进行探索,形成了很多好的模式。
说起企业扶贫的模式,高云龙一样一样,如数家珍:
比较简单的有企业来支持,这个村有能人、大户来带动,这是一种模式,还有“基地+科研单位+企业+市场销售”等模式。
“还有利用电商平台的模式。去年春节前一次民营企业座谈会碰到刘强东,他讲他利用电商平台怎么和村里合作,村里怎么把他们的产品弄到电商平台,搞‘跑步鸡’里面加芯片,还有‘游水鸭’。”
也有企业定向招工,利用订单等各种方式吸纳就业。“我原来在青海的时候发现,就业扶贫,只要出去一个打工的,可能一个贫困户就基本解决问题了,这也是好的模式。”
公益扶贫方面,原来把钱直接给到贫困户,现在也创造了好的模式。“投资在当地建产业或者搞旅游,产生效益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成很多股,这个贫困村每个人都有固定的收益。另外这个收益拿出一定的比例给孤寡老人,拿出一块用于村集体的发展,就创造了很好的模式。”
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我要举一个“好例子”
被问到如何更好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时,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将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作为“非常好的一个例子”举出来细说。
蔡达峰说,民进中央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展了对口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精心制定了工作方案,组织力量深入一线倾听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贫困情况,就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当中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意见、批评和建议。有的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同时有关方面给予了高度认可和大力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民主监督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经验更加丰富。
蔡达峰表示,下一阶段,将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一方面更加准确地把握民主监督的重点,准确理解中共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找准集中的问题和需要监督的环节,努力把问题发现得更准,把意见提出得更中肯,原因分析得更客观一些。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民主监督能力。“这个能力的积累当然需要很长时间,包括对民主监督的认识,包括我们的组织能力。所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不断地改进监督方式,使我们在民主监督工作当中有更好的积累,为脱贫攻坚发挥更大作用。”
台盟中央主席苏辉:“两岸同心”扶贫
一直以来,台盟持续地推动两岸交流合作。谈到下一步工作打算时,台盟中央主席苏辉提及在“两岸同心”的主题下,鼓励台湾同胞参与祖国建设,有机地融入到社会服务工作之中,凝聚两岸同胞力量共圆中国梦。
“我们邀请大陆台商参加我们定点帮扶的贫困地区举办的项目招商洽谈会、招商引资推介会活动,组织台商到当地考察、调研、了解情况,促成了不少投资协议的签订,用这种方式来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同时,大陆台商也有一定的收获。我们连续5年邀请台湾医师前往中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义诊,为当地数千名群众送去了健康。同时,这种活动也为两岸医学人士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很受欢迎。”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