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周秉建的这个提案 与伯父周恩来有关

2018-03-06 06:42 来源:观海解局

  (原标题:周秉建的这个提案,与伯父周恩来有关)

  今天是2018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的日子。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周恩来侄女周秉建。

  谈起伯父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她动容地说,在这全国人代会召开的日子里,联想到伯父曾经担任新中国政府总理26年,一直在为他青少年时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而作为晚辈,她则在伯父诞辰的日子里参政议政、关注民生、建言献策。这也是对伯父最好的纪念。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周秉建准备提交《关于推动建立草原生态横向保护机制的提案》、《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健康防治的提案》、《关于在国际学校中加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教育》等多份提案。

  在这背后,她前期做了不少调研,对于留守儿童的性格缺陷、营养状况不佳、生病得不到及时救治以及缺乏监管,常有溺水、触电、跌伤等危及生命的意外情况的发生等现象,她极为关注,并提出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完善儿童保护制度与儿童福利政策的建议。

  (周秉建接受记者采访)

  当兵三个月,她被伯父劝回内蒙古放牧

  出生于1952年的周秉建,如今已是花甲之年。在她的记忆中,从小家人就不允许她对外说出与伯父周恩来的关系,更不允许打着伯父的牌子搞特殊,半点都不行。这是她上小学时,就一再被叮嘱了的家规。

  周秉建是1968年奔赴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当时她只是一名初中毕业生,在大草原上劳动生活已两年的她,学会了蒙语、骑马、放牧等劳动技能。就这样,1970年底,周秉建和其他几名知青应征入伍。

  (周秉建与伯父、伯母在一起)

  据其回忆,当兵入伍不久,在元旦那天来到中南海西花厅探望伯父伯母。伯父周恩来一见到她,就拉着她的手,和蔼地问道,“你能不能脱下军装回到内蒙古去?”见她一脸茫然,伯父耐心地开导她:“你参军虽然合乎手续,但是在内蒙古这么多知青里挑上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这个特殊,一点儿也不能搞。”

  按伯父所说,周秉建主动向部队递交了申请,提出要重返草原。就这样,过了三个月后,周秉建重新回到草原,又住进了牧民老乡的蒙古包里。但是她记住了伯父说的这句话,“你回去后,不能搞特殊化,就住蒙古包,和牧民一起劳动。”

  她履职十年为草原民生鼓与呼

  谈起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那段知青插队劳动的生活,周秉建清晰的记得,她插队时住的那户牧民家里,兄弟姐妹们对她非常热情。有一次她和几名女知青在草原上迷了路。看着天色暗淡下去,夜幕降临,她们为找不到回家的路而着急。彼时,牧民得知后,都纷纷骑着马来寻找她们,最终在夜半时分将她们带回蒙古包。

  “这时,老阿妈早已给我们煮好了一锅热奶茶,还备好了奶食手把肉,让我们暖暖身子。其他的牧民给我们用雪擦拭被冻伤的脸庞和双手。蒙古包里的炉火生的旺旺的,整个屋子暖烘烘的,此情此景,我的心里也热乎乎的,非常感动。”周秉建如此回忆道。

  她还告诉记者,那时女知青主要的牧活是放羊,每个羊群有一千三四百只羊,她们会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美的地方,还要经常给羊群饮水、药浴,剪羊毛。秋天来了,要给羊“抓秋膘”,即给羊群预留出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场,把羊群赶到这里去,让它们吃得饱好长膘。

  “抓秋膘”一去就是一个月,赶着带棚子的简易牛车来到秋营盘,晚上就和衣而眠。每年春节过后,就到了“接羔”季节,严寒的冬天,生下来的小羊要马上抱到蒙古包里,否则就会被冻死。若是有临产的羊,隔几分钟就要出去看一次,有时整晚不能合眼。遇到不要羊羔的母羊,还要唱劝奶歌,直至母羊认下小羊。看似琐碎的活儿,周秉建干得不亦乐乎。

  她有时会将这些生产生活趣事写信告诉家里,还将自己在草原上的照片寄到北京。伯父看了照片后很高兴地说,“我们的秉建像个蒙古族姑娘了。”并鼓励她坚持在基层,向牧民学习。

  就这样,从1968年到1994年,周秉建在内蒙古生活工作了27个年头。她与蒙古族同胞互敬互爱,成了一名真正的草原女儿,用行动兑现了对伯父的承诺。

  连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这十年,周秉建更是将自己的这份草原情结发挥的淋漓尽致。几乎每年,她都要提一个有关内蒙的提案,从关注拆除草原网围栏恢复传统游牧文化,到保护草原生态和发展牧区经济,再到今年有关推动建立草原生态横向保护机制的作用,她一直奔走在为草原牧民鼓与呼的路上。

  她建议落实留守儿童保障制度

  作为中华妇女联合会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周秉建将母性特有的温柔细腻的目光关注到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上。她在今年两会上,便有一个《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健康防治的提案》。

  她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目前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情的缺失使得他们性格趋于内向、自卑,孤僻、脆弱。个别儿童还出现抑郁自杀的情况。

  另外,由于留守儿童大多跟老人生活在一起。老人文化水平低,卫生观念淡薄、加上居住条件简陋,致使好多留守儿童产生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因此而生病住院。

  再者,留守儿童普遍营养状况不佳,严重不足者出现低体重和低生长速度的情况。还有的缺铁引发贫血,缺钙致使骨质松软;在接种疫苗方面,免疫空白现象严重,抵抗力低下、引发部分传染病疫情;同时,由于监护人的疏忽,留守儿童溺水、触电、跌伤、烫伤等危及生命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在周秉建看来,扶贫工作机构应加强对家庭监护和委托监护的督促指导,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应有专人负责落实到留守儿童的家庭;要落实留守儿童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对其的接种情况要有定期检查督促、由村、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等分级负责与落实;要做好留守儿童防治监测评估工作,做好意外伤害安全保护应急处理宣传工作,定期开展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同时,她还认为,要通过立法来保障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权益保护问题。另外,国家在对精准扶贫工作中,完善留守儿童保护制度和相关福利政策,落实留守儿童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住院医疗互助基金等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公共服务。

  民办国际学校应增设传统文化课程

  记者还注意到,周秉建另有一份《关于在国际学校中加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教育》的提案。她发现,国内一些专门培养学生出国留学的民办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完全是国外的课程体系。而国内的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却没有体现在这些学校的教学课程中,爱国主义思 想在这些课堂上缺失。

  对此,她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要对这类民办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加强监管力度,增设包括汉语言文学、中国历史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以此提高学生对于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交谈过程中,周秉建称她小时经常读《青年英雄的故事》,视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烈士为学习榜样。现在这些革命烈士的事迹却被人胡乱篡改、随意歪曲。她认为,这是对于革命先烈的极大不尊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

  对于即将要出台的《英雄烈士保护法》,周秉建表示充满期待,这是对于英雄烈士用流血牺牲所换来的名节的法律保障,也是对于枉顾历史,胡乱篡改的人的法律惩处与追究。这样有了法律制度保驾护航,才能更好地开展民众爱国主义教育。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毛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