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5日电(记者 曾繁华) 今年4月,曾守福派驻下党村期满。
这位“过路”的驻村第一书记在村民的簇拥下慢慢地走过鸾峰桥,走过微型影院,走过开通了无线网络的街道。送行的群众默默地走在他身边。他想嘱咐两句,抬眼看到村民们红着眼睛,自己鼻子一酸,也说不出话来。
在四周黑发苍髯、青山绿林的映衬下,曾守福胸前的大红花愈发鲜艳。那天下着小雨,他没打伞,一路上,两只手都被乡亲们紧紧握着。
三年的尽心竭力,下党村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亲们脱贫致富意识有了根本转变。
村民们早已把曾守福看作了自家人。
“乡亲们说让我‘有空多回来走走’。这就是把我当自家人了。”他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我当年说过,来下党村就是为了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的指示,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离开的时候,除了村里的一抔土,什么都不带走。”
离村那天,乡亲们送了他两盆兰花。花盆中填满了山里的土。
精准扶贫需要“科技含量”
近日,回到福建省委组织部工作岗位上的曾守福接受了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非常振奋人心!细读报告,让在脱贫攻坚一线战斗过三年的我很有感触。”曾守福说。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指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在曾守福看来,要不负总书记叮嘱,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改变“帮扶就是帮钱帮物”的传统观念,因地制宜,拿出改善贫困的有效手段。
“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曾守福感慨,“我们一定要找准致贫的病根。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是根本。就我驻村工作实践来看,扶贫难在扶志,治贫难在治愚。我们驻村干部如果还拘泥于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思维,那肯定不行。现代物联网和互联网为传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的翅膀,何乐而不为呢?”
他一方面把下党村打造成全省特色党性教育实践基地,在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上迈出新步伐。同时又把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下党村的核心品牌竞争力,打造了扶贫定制品牌“下乡的味道”,开启了品牌扶贫模式。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计划,这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曾守福说,“乡村要振兴,就要注重现代科技和商业模式在农村农业上的探索和实践。”
他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这三年多来,下党村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的探索实践,在福建省广电网络集团和香港上市公司超大集团的协助下,引入了广电佳仆团队,采取“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传统农业+农户”的创新模式,将定制茶园项目向“全息化定制农业”方向拓展。
“我一个朋友最近辞了职,专心在下党养起了鸡,把我们的可视化定制农业继续拓展下去。如今,村里的第一批土鸡已经预定给上海的企业了。”曾守福兴奋而又欣慰地帮这位朋友找销路,拓渠道——因为在农村养鸡,人力要求低且环境适宜。因此,乡村里劳动能力和知识水平较低的人群就可以很便捷地参与到可视化定制农业项目中来了。
脱贫致富呼唤“党员带头”
“同时,一定要注重党建这个源头活水。十九大报告指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曾守福说,“党是时代先锋,是民族脊梁,是执政党,一定要发挥我们党员的带头作用。”
“要做到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脱真贫、真脱贫’,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嘱咐的‘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党员必须有‘久久为功’的恒心与毅力。”他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自己会一直跟乡亲们一起,为下党的脱贫致富继续努力。
如今,虽然派驻任务已经结束,回到省城的曾守福依然关注着下党村,至今还担任着下党村党建指导员,继续指导村里的发展建设。离开后的三个多月里,他帮助下党就产业帮扶事宜对接了福建省深圳商会;将“下乡的味道”品牌授权给寿宁县,村财政收入得到进一步充实;深化与福建省广电网络集团的合作,进一步孵化“党媒扶贫”模式;引入福建超大集团,打造定制农产品……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四年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行百里者半九十。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最艰巨的任务依然是脱贫攻坚。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时代号角。
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指挥,以及无数党员干部、民主党派、各界群众的上下用命,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国共产党“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一定会实现。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