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转型升级, 江苏经济登“高原”攀“高峰”

2017-08-24 11:25 来源:新华报业网-江苏经济报

  新华报业网讯 转型升级,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江苏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打造具有标杆性的产业“高原”和企业“高峰”,使得经济持续“稳中向好”。

  转型升级,不仅推动江苏产业迈向中高端,更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五年,江苏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去年达7.6万亿元;老百姓日子更“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8%和9.6%,农村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企业口袋更“鼓”:规上工业产值达16万亿元,企业总利润超过1万亿元。

  全球聚智打开经济地理新版图

  “未来几年,既是江苏经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是我们在富民增收上,啃硬骨头、打硬仗的决胜阶段,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江苏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赢得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去年召开的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两聚一高”成为江苏未来五年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江苏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聚力创新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努力以“两聚一高”的过硬成果,一步一个脚印,把“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聚力创新,要聚的不仅是江苏省内之力,还要汇聚全国、全世界的创新力量。今年的5月20日,1213位乡贤从世界各地赶回家,对共同的家乡和梦想深情“表白”。“每次回到南京,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这里发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我为此深感骄傲与自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首席科学家邓中翰动情地说。“江苏人是江苏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江苏省委书记李强的主旨演讲既表达了浓浓乡情,也点睛“共谋发展”之意。全球江苏人,从此构建起永不落幕的“朋友圈”。

  继江苏发展大会之后,江苏又“牵手”大院大所,更有针对性地对接引进海内外创新资源。首届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大院大所、1500多名专家,包括4名诺奖得主、近60名境内外院士在内的科技大咖济济一堂。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共达成签约项目、合作意向3500多项,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共谋创新发展、共话创新未来的重要平台。

  建设扬子江城市群,则是江苏聚城市之力,推进沿江城市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这五年,沿江各市锚定新兴技术、打造新兴产业,引领型发展态势初步显现。“石墨烯到常州”“物联网在无锡”“南京有北斗”“镇江特种船舶”……这些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在全国业界叫响,在相关技术领域甚至有了国际话语权。

  “行得春风有夏雨。”2016年,扬子江城市群以占江苏全省47%的土地面积,创造了江苏全省78%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12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

  全面改革释放体制机制新优势

  7月初,苏州太仓安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一份来自江苏省农委的快递。原来,该公司计划申报批准文号约有200个,得知审批“不见面服务”后,遂将审批材料寄到江苏省农委窗口。10个工作日内,公司就收到了寄回来的材料,200个批次申请事项一次性办结。

  江苏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必须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刺激”“强刺激”作用。这五年,江苏省各部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自觉加入苦干实干的“行动队”,用奋斗的智慧和汗水,把思路变成举措,把愿景化为现实。

  今年6月底,江苏政务服务“一张网”正式上线运行,实现江苏省市县三级全面贯通。据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方伟介绍,目前江苏政务服务网覆盖65个省级部门、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江苏全省平均在线率达98%以上。“个人和企业办事只需一次认证,相同材料和证照只要一次提交,就可以完成事项全程通办,实现不推一扇门、不见一个人、办成所有事。”

  位于“一带一路”战略重要交汇点,江苏不断推动改革开放水平,自觉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发挥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的优势,担当有为、创新作为,全面对接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江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

  这五年,江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外溢。今年上半年,江苏全省粗钢产量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2.9%;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9.5%。今年1至5月,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每百元销售收入中的三项费用同比减少0.21元。

  聚力创新实体经济抢占“智”高点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江苏沙钢集团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2%—4%搞研发,同时围绕生产信息化、智能化做文章,开发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板材、线材品种280多个。近日,沙钢以258亿元收购苏州卿峰和德利迅达,战略转型为“特钢+大数据”双主业模式。

  沙钢是江苏实体经济的一个代表。江苏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8左右,但仍处于产业结构链条的中低端。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江苏提出打造“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实体经济是江苏经济的根基所在。面对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江苏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坚守实体经济,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全面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让红豆集团建成“亚洲最大的服装车间”,拥有国际一流的装备工艺。宝胜集团管理创新,实行科技创新项目制,每位员工创新的收益与市场表现直接挂钩,2016年企业实现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29%。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模式创新,主动深入上游材料企业与下游客户企业,像“钉子”一样嵌入全产业价值链,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五年,是江苏综合实力提升最大、转型发展进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41.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经济发展动力加速转换。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中坚力量!”南京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国务院宏观经济学特聘专家沈坤荣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世界产业竞争格局和发展态势正在深度调整。江苏制造业发展要寻求新空间、抢占制高点,必须统筹规划、综合施策,尤其是要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中,实现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

  扬帆风正疾,擎旗潮头立。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征程上,向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江苏正步履坚定,铿锵前行!

  江苏经济报记者 蔡逸 陈春裕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