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国高铁迎来第一次跨省调价,东南沿海高铁的车票价格从4月21日起不再实行“一刀切”。以往高铁票价,无论时间段,只要旅程和席别一样,只有D字头和G字头两种标准。今后,东南沿海高铁车票价格将根据各车次的客流状况,呈现差异化,有涨有降。 >>高铁将第一次跨省调价:怎么调? 调价即涨价?
王梦恕称涨幅不合理
东南沿海高铁是由上海至杭州、杭州至宁波、宁波至深圳三段组成,其中沪杭段全长159公里,杭甬段全长155公里,甬深段全长1309公里。沪杭、杭甬段时速300公里高铁动车组票价不在调整范围。
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专家王梦恕表示,东南沿海铁路属于混合制铁路,而非国有干线铁路。此次调价并不合理,涨价幅度过高。对于铁路混改、票价调整机制等问题,目前各方仍在协商。
王梦恕表示,国有干线铁路,如京沪客运专线,在定价时就已考虑到建设、运营、折旧等成本和物价上涨等因素,票价一直没有变动。而混合制铁路可能考虑得不太全面,再加上混合制铁路有资方的压力,因此有调价的想法。王梦恕称, “盈利应该通过提高客流量来增加效益,而不是提高票价。”
在回应东南沿海铁路调价时,铁总曾表示该区间将积极完善车站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对此,王梦恕表示,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服务水平的提高才是真的提高,“涨价了再说提高服务水平,这样不应该,不能打着提高服务水平的幌子要求提价。”
资料图: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专家王梦恕
部分线路涨价近60%
据北京商报,记者登录12306售票网站查阅发现,在4月21日调价后,东南沿海高铁一等座涨幅最高接近60%,二等座的涨幅在15%-30%之间,有部分线路票价下调。具体来看,在杭州开往厦门的21个动车组车次中,目前一等座票价均为357元,但在调价后,一等座为532元,涨幅为49%。该线路二等座票价为281.5元,调价后为333元,上涨18.3%。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查询发现,此次调价,杭甬段调价幅度较小,一等座与二等座调价未超过15%;沪杭段与甬深段,二等座的调价大部分涨幅虽然未超过20%,但一等座涨幅普遍超过50%。以上海虹桥至杭州东的D3145次列车票价为例,调价前一等座为59元,二等座为49元;调价后一等座为89元,二等座为56元。
相对于票价上涨的车次,票价下调的车次寥寥无几,显得很“珍贵”,下调的幅度与其他车次上涨的幅度相比,也要小一些。比如,深圳北至潮汕的D2350次列车票价下调5%至85元,D7406次列车票价下调18.4%至73元。
调价的好处有哪些
为什么这么调价呢?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东南沿海高铁调价,执行票价是根据各车次的客流状况,呈现差异化、有涨有降。
调价后,价格成为调节客流的杠杆,对于价格比较敏感但时间冗余较大的旅客,就可以避开高峰时段,选择短途直达车,出行成本反而更低了。而对于出行时间更在意的旅客,就得多掏点钱了。这样的调节,也有利于高铁将短途客流从长途客车中剥离,提高长途高铁的座位使用率,最终增加运输收入。
这次高铁调价,市场反应似乎波澜不惊,分析原因,一是旅客切实享受到了高铁的诸般好处:方便舒适快捷,价格一般比机票便宜;二是调价释放出了一种信号:中国高铁正在探索更加贴近市场的路线。
要想贴近市场,还得引入竞争。只有有竞争,才能有行业进步。那么,铁路运输企业拥有运价自主权则为引入竞争者提供了有利条件。
专家认为,运价灵活,一方面可以提高铁路对市场的敏感度,加快铁路总公司融入市场的步伐;另一方面可以使铁路行业的收入预期与经营环境有所改善,提高铁路行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从而活水养鱼。
缓解亏损杯水车薪
业内有观点认为,对于长期以来盈利形势较为严峻的铁总而言,此次调价或将有效缓解当前的亏损状况。
根据铁总此前公布的财报,2015年度,铁总前3月累计净亏损64.6亿元,前6月累计净亏损88.2亿元,前9月累计净亏损上涨至94.4亿元。去年前3月,铁总净亏损87.3亿元,前6月经营状况略有好转,但仍累计亏损72.9亿元,前9月累计亏损仍维持55.8亿元的高位。
另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7月,动车组列车在中国铁路开行的全部旅客列车中的占比达到63%,中国高铁动车组已累计发送旅客突破50亿人次,其中去年东南沿海高铁日均发送旅客81.8万人,平均上座率达80%以上。有专家据此分析,东南沿海高铁虽然并非主干线,但客运量与上座率均较为乐观,本次调价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铁总亏损的状况。
而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看来,由调价带来的这部分收入增长,相较于铁总整个盈利面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此次调价只涉及市场占比较小的东南沿海部分线路,京沪、京广等主要线路并不作调整,对于改善亏损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中国高铁票价贵不贵
一提到价格,肯定有人会问:中国高铁票价到底贵不贵? 其实,目前中国高铁的基准价不高。以每百公里票价占人均月工资的比例比照,法国是0.81%,日本是1.14%,德国是1.29%,意大利是1.33%,中国的0.80%与法国差不多。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坚教授表示,铁路的基础建设、运营成本很高,目前国有高速铁路的定价为每人每公里0.43~0.45元,东南沿海铁路调价后的票价与上述标准相比,还要低0.1元左右。
赵坚表示,铁路票价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比如杭州到温州段,虽然客流量不是非常大,但是该地区经济水平和人均收入都比较高,对于价格的承受能力较强。这段距离,高铁是最适合的交通方式,若完全进行市场化调节,票价应该更高,甚至可以高过机票价格。”
有旅客质疑变相涨价
买车票不仅要考虑时刻表,还得参考价格表,高铁如此改革,旅客怎么看?得到的反馈大概分成三派。
否定质疑派。有旅客算账,“涨价的车次多,降价的车次少,而且涨价幅度也高于降价幅度,现在坐高铁出行都成刚需了,变相涨价不好!而且春运时怎么办?会不会全都调到最高价?”
妥协容忍派。有旅客直言,“与其热门车票被网络黄牛加价倒票,倒不如把价格涨上去,给铁路部门自己挣。只要铁路部门收入多了,乘务员服务态度好点,涨价也算物有所值。”
积极乐观派。还有旅客对调价不太敏感,“热门短途的二等车票调价幅度不是很明显,也不会影响我坐高铁出行。就是有点像坐飞机,不同航班价格不一样,选择更多了。”
乍听起来,旅客的态度天差地别。可仔细回味,却有两个方面的共识:首先高铁已经从七八年前国人眼中“运椅子”的“奢侈品”,变为了出行的主要选择,这种刚需不能只靠价格调整。其次,高铁要面向市场的,不仅是价格,从产品开发到服务体验都要同步考虑。
(参考资料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北京商报、中国经济周刊)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