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日在下庄村拍摄的毛相林。
16年前,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率领100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公路。接着,毛相林和村民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决战贫困,续写“愚公移山”新篇。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2020年7月3日拍摄的下庄村(无人机照片)。
16年前,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率领100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公路。接着,毛相林和村民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决战贫困,续写“愚公移山”新篇。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下庄村通往外界的公路(2020年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16年前,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率领100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公路。接着,毛相林和村民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决战贫困,续写“愚公移山”新篇。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两名下庄村村民骑着摩托车行驶在下庄村通往外界的公路上(2017年6月7日摄)。
16年前,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率领100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公路。接着,毛相林和村民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决战贫困,续写“愚公移山”新篇。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毛相林(右一)在下庄精神陈列馆内讲述当年修路的故事(2020年7月3日摄)。
16年前,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率领100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公路。接着,毛相林和村民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决战贫困,续写“愚公移山”新篇。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毛相林(左一)在下庄精神陈列馆内讲述当年修路的故事(2020年7月3日摄)。
16年前,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率领100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公路。接着,毛相林和村民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决战贫困,续写“愚公移山”新篇。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毛相林在采摘脆李(2020年7月3日摄)。
16年前,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率领100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公路。接着,毛相林和村民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决战贫困,续写“愚公移山”新篇。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毛相林在地里劳作(2020年7月3日摄)。
16年前,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率领100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公路。接着,毛相林和村民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决战贫困,续写“愚公移山”新篇。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工人对下庄村通往外界的公路进行道路硬化施工(2017年6月7日摄)。
16年前,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率领100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公路。接着,毛相林和村民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决战贫困,续写“愚公移山”新篇。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毛相林(前)经过下庄村用于农业生产的水池(2020年7月3日摄)。
16年前,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率领100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公路。接着,毛相林和村民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决战贫困,续写“愚公移山”新篇。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57岁的下庄村村民杨元鼎在自家开办的民宿内整理床铺(2020年7月3日摄)。
16年前,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率领100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公路。接着,毛相林和村民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决战贫困,续写“愚公移山”新篇。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