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爆黑料,挑争端 戈恩欲伺机而动

2020-01-23 06:5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隔岸观火:爆黑料,挑争端 戈恩欲伺机而动

——戈恩被捕事件新《三十六计》之八

  自2018年底被捕,戈恩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无法发声的他默默接招对手新《三十六计》。然而,在2019年底,“神奇小子”再续传奇,给剧情带来神反转的同时演绎了一出“隔岸观火”。

  不管是“煽风点火”还是“添柴加火”,戈恩让涉事各方都疲于应对,也让案件更加扑朔迷离。孰是孰非,一时难断,为戈恩赢得时机的同时,也容易引起对手内部的分化。然而,“观火”并不是目的,抓住时机一举取胜才是根本。

  戈恩的被捕,无疑是2018年以来全球汽车行业最重磅的新闻。看似西川广人和戈恩的“双人博弈”,背后却是三个公司、两国政府的多方“群殴”。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涉事各方频频高手过招,演绎了一部现今版的、由东西方“精英”共同参与的新《三十六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特推出系列报道,对戈恩被捕事件进行剖析、解读。今天,让我们再来看一下戈恩被捕事件中的第八篇——新《三十六计》之“隔岸观火”。

  新年伊始,原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就以一场举世瞩目的新闻发布会“亮相”:身着蓝色西装,系着红色领带,65岁的戈恩意气风发,眉宇间透着坚定与自信。这与2019年1月8日他首次出席东京地方法院听证会时,“戴着手铐,穿着塑料拖鞋,面容清瘦”的出庭画像形成了鲜明对比。

  似乎是不愿再让记者等待,亦或是早已成竹在胸,戈恩多次表示想要提前开始发布会,却都被助手阻拦,“再等几分钟,这是一场全球直播。”确实,这是14个月以来,戈恩首次有机会面对全球媒体讲述自己的故事。

  自2018年底被捕,戈恩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无法发声的他默默接招对手新《三十六计》。然而,在2019年底,“神奇小子”再续传奇,给剧情带来神反转的同时演绎了一出“隔岸观火”。

  “隔岸观火”为《三十六计》的第九计,是“在河的这岸看对岸失火”,比喻置身事外,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袖手旁观。亦指根据敌方正在发展着的矛盾冲突,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由此,有“火”可观和有“岸”可隔,也成为演绎此计策的两大前提。

  有“火”可观

  “我被逮捕是日产和检察官密谋的!”发布会上,戈恩全面否定了日本检方对于自己的指控,并直言自己遭到逮捕就是一个有组织性的阴谋。“(日本检方)对于我的指控是没有证据,他们一开始就告诉我必须认罪,他们不想找到真相,只是想让我认罪。” 在戈恩看来,他陷入了日产制造的一个“阴谋”,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摆脱他这个法国人。

  戈恩直言有日产董事会成员、日本政府参与了此次“阴谋”,但是否认日本高层介入此事。为了避免给黎巴嫩政府和人民带来困扰,戈恩拒绝透露日本政府参与者姓名,然而他却提供了一份包括日产前CEO西川广人在内的日产参与者名单。

  台上的戈恩冲冠眦裂,台下的记者亦是提问不断,发布会整整进行了两个半小时。而戈恩的言论也证实了此前记者在《借刀杀人:日产以司法之名,行夺权之实——戈恩被捕事件新《三十六计》之三》一文中的论断:“不得不说,为了逮捕戈恩,日产公司和西川都做足了功课。这也恰巧暗合了“借刀杀人”之计:即日产公司并不出面,而是假借司法之手,让戈恩难逃生天。”

  戈恩的逃脱已经让日本检方处于被动,而接连抛出的“阴谋论”猛料更是将“火”直接引向了日产和日本当局。至此,整个事件完全曝露在了国际社会的审视之下,火势也颇有越烧越旺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戈恩“洗冤”后的24小时,日本法务大臣森雅子、日产前CEO西川广人、日产前副社长兼监事川口均和丰田社外董事丰田正和等人相继发声。然而在“家丑外扬”之后,一切“洗白”的话语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都略显苍白。

  有“岸”可隔

  为了确保自己的诉求得到满足,同时保证自身安全,戈恩还做到了有“岸”可隔。

  戈恩祖籍黎巴嫩,生于巴西,在法国接受教育,拥有黎巴嫩、巴西、法国三国国籍。那么,身处黎巴嫩的戈恩是否会被引渡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作为戈恩的老家,黎巴嫩政府对戈恩一直持支持态度,民众视他为英雄。黎巴嫩外交部业已表示,戈恩30日持法国护照与其本人的黎巴嫩身份证件“合法”入境。虽然黎巴嫩已经收到国际刑警组织的逮捕令,但该国目前跟日本之间还没有引渡协议,而法国的相关法律也规定不能将其公民引渡到欧盟以外。

  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干预个别司法案件不是总统职责,但他会持续关注这一案件,以确保案件审理期间戈恩作为被告的权利和无罪推定原则得到尊重。”截止目前,巴西政府也未就戈恩潜逃发表任何声音。

  原则上讲,戈恩已经安全了,演绎一出“隔岸观火”再合适不过。

  事实上,再强大的对手也不是铁板一块,更何况是牵扯三个公司,两国政府的“多方群殴”。不管是“煽风点火”还是“添柴加火”,戈恩让涉事各方都疲于应对,也让案件更加扑朔迷离。孰是孰非,一时难断,为戈恩赢得时机的同时,也容易引起对手内部的分化。然而,“观火”并不是目的,抓住时机一举取胜才是根本。

  那么,日产和日本检方是否会相互“甩锅”?戈恩又将如何确保自己被公正审判?戈恩以及他的对手又会使用什么样的计策?请继续关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戈恩被捕事件 新《三十六计》”专题报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张懿)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跃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