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全身性疾病 动刀前就要有全局观

2023-02-20 14:27 来源:扬子晚报

  在不幸确诊癌症后,大家都希望能够“刀到瘤除”,但如果肿瘤位置长得不巧,手术难度会陡增;肿瘤发现得晚了,按照传统理念可能就丧失了手术机会。这些难题如何来破解?扬子晚报联合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江苏省老年病医院)推出《名医名科》栏目,第三期走进该院普外科,科室主任王鹏告诉记者,如今的普外科对付肿瘤,并非只有“一把刀”。

  通讯员 张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杨彦

  科室名片 普外科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普外科目前全面开展三级医院诊疗项目,分为两个疾病诊疗组:腹部外科、甲乳疝血管外科。科室掌握国内学科前沿、领先迈进微创时代,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普外科全部病种:如甲状腺、肝、胆、胰、脾、胃、肠、疝、阑尾,血管等疾病,从头到脚的疾病全部可以通过微创解决,实现“通过最小的创伤解除患者最大痛苦”的医学理念。尤其是,规范开展腹腔镜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为众多患者祛除病痛疾苦。

  目前医师团队中,拥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3人;博士1人,硕士5人。护理团队15人。2022年,团队共开展各类三、四级手术1200余台,包括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肝脏切除术、胰腺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胆道手术、胆道镜治疗、甲状腺微创治疗、乳腺微创治疗、肛门内外痔及瘘的手术治疗。开展特色技术包括:肿瘤的腹腔灌注,靶免治疗等肿瘤综合治疗。抢救危重症患者100余例。

  病房手记

  56岁的李阿姨因为上腹部反复疼痛、黑便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没想到一下就确诊了十二指肠癌并且出现了肝脏转移灶,检查还显示,李阿姨的十二指肠处肿块已经出现溃疡,肿块底部还贴着肠系膜血管,随时有破溃进入大血管大出血的风险。王鹏主任评估,李阿姨的手术需要切除远端胃、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胰腺头部多个脏器,术后结合基因检测结果针对性采取化疗和靶向治疗。患者胰管和胆道均不扩张,直径分别在5毫米和1.5毫米左右,如此小的直径,吻合难度大、术后出现瘘的风险也大,外科医生的整个操作就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因此该手术也被称为普外科手术中的“珠穆朗玛峰”。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该院普外科团队经过4小时小心翼翼地操作,顺利为李阿姨完成了手术。术后第2天李阿姨就能下床活动,两周后顺利出院。

  健康新理念

  手术前加化疗、免疫治疗,并非“多此一举”

  李阿姨的手术难度在胃肠外科已是顶级,但能直接上手术台,李阿姨还是幸运的。很多癌症患者因为发现得较晚,癌症分期晚,就诊时可能已经“无法手术”。

  “我们临床上遇到一些中晚期肿瘤患者,他们往往会选择放弃手术,或是听到有医生说开不了了,只好退而求其次接受保守治疗。但随着近几年我们药物的更新,尤其是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的发展,这些以往被断定无法手术的患者,其实还有手术的可能。”王鹏主任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这就是转化治疗,通过新辅助放化疗、新辅助免疫治疗等手段,让肿瘤缩小,降级降期,达到手术的指征。转化治疗让更多患者可以受益于根治性手术。

  另外,以往需要医生“硬做”的手术,术前辅助治疗也让手术更有把握。“以肠癌为例,如果患者直肠周围有较多的淋巴结转移,我们直接动手术开也能开得下来,但有切不干净的可能,那我们会倾向于让患者先行化疗,周围淋巴结转移基本消失后再做手术,提高肿瘤切除率。”王鹏主任表示。

  科学排兵布阵,肿瘤治疗动刀前就要有“全局观”

  表面上是治疗次序的改变,背后是理念的升级。王鹏主任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过去认为外科医生把肿瘤切掉,治疗就结束了。实际上,随着对肿瘤认识的加深,现在医学界认为肿瘤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在手术之前,就得考虑后期很多综合治疗问题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就得有全局观。

  要全程管理好患者,需要与肿瘤相关各个科室通力合作。很多患者觉得普外科是肿瘤治疗的“第一站”,切不掉就转到肿瘤内科,后续治疗就与普外科没有什么关系了,这种理念也需要改一改。“除了在初期增加辅助治疗环节争取手术的可能性之外,患者在其他时期也要与普外科打交道。”王鹏以肠癌举例,一些患者在晚期会碰到肠道梗阻的情况,在患者身体可以耐受的条件下,通过外科手术解除梗阻,也能很好地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王鹏主任表示,在全程管理的理念下,患者首诊在普外科,也能获得更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通过各种肿瘤治疗手段的科学“排兵布阵”,更好地处理各个阶段的治疗难点,能够获得更好地预后。

  消化道肿瘤疾病谱有变化,应重视肠镜与肛门指检

  “近年来,随着大家对幽门螺杆菌重视程度的提高,胃肠镜检查也增加了,所以消化道癌症中,胃癌的发病率在逐渐变少,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不断增高。”王鹏主任表示,结直肠癌是个“富贵癌”,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变化密不可分,饮食中油脂大量增加,植物纤维显著减少,工作压力增加,久坐不运动……这些都综合导致了肠癌的发病率持续走高。

  肠癌的发现并不困难。王鹏主任提醒,要注意身体的变化,短时间内迅速消瘦,同时伴有腹胀、腹泻、黑便等消化道症状,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尤其是大便性状,出现黑便、大便不成形、果酱样大便、大便带血污、有腐臭味等,都有可能是肿瘤在作祟。排便习惯突然变化也可能是癌症信号,正常人一天大便1-2次,突然出现便秘数天,腹胀得厉害,或是反复腹泻,也可能是患上肠癌的征兆。

  王鹏主任提醒,要早期发现肠癌,更为重要的是定期做好筛查。通常来说,45岁以上人群应当两年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60岁以上人群频率应该提升到一年一次。另外,中国人肠癌多发于直肠偏中下端,大部分的直肠癌用手就能触及,因此在日常体检中,也不要觉得麻烦或是不好意思就略去肛门指检,错失早期发现肿瘤的机会。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