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新妈妈需补的必修课

2021-10-13 13:13 来源:中国妇女报

  北京儿童医院妇儿中心妇产科主任医师 王雅伶

  大笑、咳嗽、打喷嚏、拎重物时小便会不由自主漏出;尿频、尿急、憋不住尿;走路、跑步、做家务时总感觉下体有东西脱出;性高潮减少,甚至疼痛……长期以来,许多生育后的女性往往默默承受着这些难以言说的痛苦,而这些让妈妈们难以启齿的尴尬,都与盆底功能障碍有关。

  有资料显示,在美国自然分娩的女性中,21%的人有提肛肌损伤,29%的女性有耻骨分离,60%的女性有压力性尿失禁,64.3%的女性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年出现性功能障碍,77%的女性有下腰背痛。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它犹如一张“吊网”,围绕在尿道、阴道和直肠开口周围,支撑着盆腔和腹腔器官,还会协同作用于膀胱、肠和性功能。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盆底肌会随着女性年龄增加而逐渐失去韧性,特别是妊娠和分娩过程会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压力性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是盆底肌薄弱的远期影响;性生活质量下降,则是近期的主要影响,这在产后女性中最多见。

  然而,对于这种较为私密尴尬的疾病,不少女性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多数产妇不愿及早前往医院就医,甚至在医生提起“盆底康复”时,许多人一口回绝:不用做!以下是我们在工作中总结的关于盆底康复的六个常见误区,新妈妈们可以看看自己是否中招。

  误区一:我外婆、我妈妈当年生好几个孩子都没做盆底康复,我也不用做

  女性在备孕、怀孕、分娩以及产后坐月子的过程中,因为自己没有经验,更喜欢听取家里长辈们的意见;在面对一些自己觉得尴尬问题时,也愿意向长辈们咨询和求助。但长辈们的建议真的正确吗?“漏尿这些妈妈我也有,岁数大了都这样,外婆那会儿也是这样的,没事,没关系,不需要治!”这种错误的指导,导致不少女性早期盆底损伤被忽视,进而延误病情。

  误区二:我是剖宫产,无须做盆底康复

  许多女性认为,顺产时会牵扯、撕拉盆底肌而损伤盆底,所以常有产后42天复查的产妇听到医生建议她做一次全面专业的盆底功能评估检查时都会疑惑:“我是剖宫产,不会有盆底问题,我听说顺产才有问题呢。”真是这样吗?

  其实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女性在怀孕阶段就已经由于子宫胎儿的重量以及怀孕时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等,对盆底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有些产妇虽然并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但盆底肌肉、韧带松弛损伤已经产生。在出现症状的人群中,一半以上都会有排尿异常的症状,其他症状表现为阴道松弛、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不适,甚至会出现尿失禁、阴道膨出等。

  误区三:我才生一胎,想生完二胎后再做盆底康复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想生育二孩、三孩,很多妈妈在生完第一胎后发现了盆底肌松弛,但拒绝治疗,认为不治疗生二胎更容易些,等生完二胎再做盆底康复,一步到位还省钱。其实,女性盆底肌就像一个“吊床”一样,整个孕期这个“吊床”会逐渐被撑开,此时盆底损伤就已经存在了。如果生完第一胎没有及时做盆底康复,生第二胎时相当于在一胎盆底肌损伤的基础上再一次损伤,到时想要恢复会更加困难。

  误区四:我产后太忙没时间,等过段时间再做盆底康复

  产后6个月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产妇产后42天(恶露干净后)应尽早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专业的盆底功能评估检查,因为这个时期自身修复能力比较强,此时进行盆底康复会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特别是对于产后发生盆底疾病的女性应早诊断、早治疗。如果宝妈们由于了解时间晚或其他事情错过了最佳修复期,也有必要尽早做盆底修复,只要早做就可以减少疗程,康复效果更好。

  误区五:我从网上找的锻炼方法自己练,不用去医院

  现在网络发达,接收资讯的渠道很多,许多女性认为盆底康复在网上找找训练方法就可以自己完成,其实不然。在做盆底康复时,不能所有肌群都同时锻炼,否则不能真正达到治疗目的。如果动作不规范,还会导致病情加重。这跟平时健身一样,要在动作规范的前提下去锻炼,才不会损伤肌肉。所以新妈妈们一定要在专业医院就诊,评估盆底功能,了解是否需要做康复治疗。

  误区六:直接手术吧,老让我锻炼我坚持不了

  许多年龄较大的妇女出现漏尿、子宫等脏器脱垂后,心情急躁,坚持不了盆底康复,期待着一次手术治疗解决所有问题,那也是不对的。个人盆底情况需要在专业医生评估指导下进行,针对患者不同情况,给予患者个性化治疗,如脏器脱垂严重者确实需要手术,在术后也需要康复训练参与。肌力的真正提升,就要靠主动训练,手术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的盆底问题。

  作为妇产科医生,我还要提醒新妈妈们:对盆底康复的错误认知,可能会使你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希望女性真正了解自己身体的需求,关爱自身健康,重拾美丽与自信。

  相关链接

  10个信号,警示你的盆底功能有问题

  “盆底功能修复是场持久战。”康大夫国际医院妇科专家沈艳敏主任近日表示,女性产后4个月是盆底功能修复黄金期。临床上,一般建议恶露干净之后就可以开始了。”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据统计,6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约为60%,到80岁发病率就是100%。目前,临床推荐修复盆底的方法是盆底功能康复技术,即借助于仪器进行有效盆底肌锻炼,重塑盆底功能。如果症状不严重,可以通过专业指导进行运动训练盆底肌。

  有以下几种情况的女性,应尽早关注盆底健康并积极干预:1.大笑、咳嗽、打喷嚏、爬楼梯、拎重物、运动、走路等日常活动时,尿液不自主流出;2.尿频、尿急、憋不住尿;3.以粪便量及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为主要症状的便秘;4.偶尔或时常粪便不自主排出;5.下体坠胀感或有异物感,走路、跑步、做家务等时自觉下体有东西脱出;6.产后漏尿、子宫脱垂;7.性高潮感减少或缺乏;8.性生活时有疼痛感或伴性生活时阴道不经意的痉挛;9.外阴痛、膀胱疼痛或肛门直肠痛;10.盆腔术后。(禹建)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