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更优质的健身空间

2021-09-20 08:5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健康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一方面要注重保养,比如吃得健康,保持良好作息习惯;另一方面就是加强运动,强身健体。二者兼得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健身潮,政府也鼓励各式各样的健身活动,帮助公众提升健康意识和健身水平,努力建设一个真正的“健康中国”。

  然而,在推动全民健身的过程中也有许多阻碍因素,如场地、扰民、缺乏专业指导人员等。这其中有些因素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有演变成为矛盾的可能,如果不加以解决,公众的健身需求和热情会受影响。

  前不久,一则“学生和广场舞大妈抢篮球场”的短视频传遍网络,广场舞爱好者们为了跳舞“占领”公共篮球场,不让附近的学生打篮球。此类矛盾冲突近年来时有发生。

  占用各种公共空间只为跳舞,这不应该;发生冲突,更不应该。但归根到底,出现类似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公共健身场地缺乏。不仅跳舞,因为场地缺乏,跑步、球类运动等多种人们喜爱的健身运动都受到了限制。

  此外,虽然伴随着健身风潮,出现了许多私人健身房、付费场地等,但因为运营、维护等成本,这些场地价格高企,不少城市居民负担不起。因此,增加公共健身场地成为各地百姓的普遍呼声。这不仅仅事关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关乎全民健身计划、健康中国战略顺利推进。

  因此,必须持续扩大城市公共健身空间的面积。今年4月,《“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印发,提出到2025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8月,《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发布,明确提出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要求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设用地,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倡导土地复合利用,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场地设施。各地也在积极落实,正在建设或者规划公共健身场地。

  跳广场舞和打篮球的矛盾,除了场地不足之外,也与空间结构不合理有关。一些健身场地功能单一,只能进行一项或几项运动,并不能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有时就会造成错位,想健身的居民很多,但是场地不合适。可见,在扩大面积的同时,也要优化健身空间的结构,争取能在一块场地上提供更多元的服务,满足人们的不同健身需求。

  没空间,健身无从谈起;不健身,健康必受影响。优质、足够的健身空间对推动全民健康有着积极意义。城市管理者们应当切实担起责任,努力做好工作,让居民有地方健身、快乐健身,把城市建设成真正宜居的美好家园。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