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冬至,一波又一波降温,血压跟着坐起了“过山车”,心梗脑梗也接踵而来。近日,记者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了解到,近期因高血压及其引发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如何才能稳住血压平稳过冬?该院老年医学科主任任利群教授指出,冬季血压易波动,高血压患者除了要按规范服药外,日常防治也不可少。
通讯员 蔡逸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本来服药控制得好好的血压,一到冬季,吃同样的药,血压却控制不住了,百思不得其解。任利群主任介绍,寒冷可刺激机体交感神经激活,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其次血管收缩以及体液的增多,均是导致冬季血压与夏季相比不易控制的主要原因。
任利群主任强调,冬季血压除了药物控制外,保持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值得高血压患者引起重视,不妨试试以下“四招”:
第一招——保暖
寒冷可刺激机体交感神经激活,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其次血管收缩以及体液的增多均是导致冬季血压与夏季相比不易控制的主要原因。因此,同时,高血压患者以及老年人群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加衣物,避免严寒的刺激,特别是气温骤降时导致血管的收缩,血压急剧上升。
第二招——合理膳食
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食盐和糖类的摄入,进食蛋白质比较高一点、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鸡鸭鱼、乳制品等,避免进食高脂肪、动物内脏、油炸、烧烤食品等。
第三招——血压监测
高血压患者要坚持在家自测血压,因为血压会跟随季节产生变化,有些在夏季控制得比较好的血压在冬季可能会有所上升,掌握自己的血压情况不仅有助于自我调节,还能为医生的诊断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及时调整用药。
第四招——稳定情绪
保持稳定的情绪也很重要。不想血压有大的波动,情绪上也就不要有太大的起伏,情绪变动比较大,也就会容易让血压上升。特别是在冬天血压容易波动的期间,就更要注意调节情绪了。不要有过多的不良情绪,尽量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平稳,少点忧思,心情愉快点,会更有利于调节血压。
如果发现自己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无法自我调节时,要及时去心理精神科门诊,请求医生的帮助。
吃降压药,注意两个时间点
南医大二附院药学部副主任医师张莉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高血压是目前我们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多见。在用药上,仍有一些误区需要大家注意 。 很多高血压患者不愿意早期服用降压药,尤其是一些年轻的高血压患者,觉得服用降压药之后会产生抗药性,等年纪大了,药物是不是就没有效果了?其实并不是这样。降压药本身并不会产生抗药性,除了一些早期的轻度的高血压可以通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保持血压的稳定,其他高血压患者原则上都应尽早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 第二个误区就是我们很多高血压患者觉得自己最近没什么感觉,头也不晕了,然后血压好像也还可以,就不用药了,这样可以吗?当然不行,高血压患者处于血压较高的状态的时候,自己往往是可以耐受的,可能血压已经“飙”到了160、170mmHg甚至更高,但是患者却一点感觉都没有。这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导致脑卒中或者是心血管疾病,危及生命。 同时,即便血压稳定,高血压患者也不可以随意停药,这是因为血压的波动对身体的损害是更大的,血压波动的幅度大,往往会对我们的靶器官产生更大的损害。 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我们要坚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肥胖的人群来说,减重和适当的运动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高血压人群,更要注意低盐饮食。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误区,药学门诊上常常还有患者会提问服用降压药的时间。对于大部分患者降压药的使用来说,如果您的降压药是一天一次使用,那么正常建议大家早上7点把降压药服用下去,如果医生给您的医嘱是一天两次,一般第一次是在早晨7点,第二次是在下午2点左右。 服用降压药的用法用量一定要遵从医嘱,如果您对您的降压药使用有困惑,建议询问您的主治医生,或者去药学门诊询问相应的药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