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全程管理 显著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

2020-11-17 11:15 来源:扬子晚报

  当我们谈论癌症,我们在谈论恐惧、痛苦;当我们谈论癌症,我们也在谈论希望。风云一甲子,筑梦六十年,在抗癌路上,江苏省肿瘤医院与患者一路同行。在医院建院六十周年之际,记者将带领读者深入走进江苏省肿瘤医院的各个科室,带您从患者真实故事里,一起感受在先进医疗技术呵护下顽强的生命力量。

  诊室故事>>

  “长寿”的肝癌患者,11年来一路闯关

  诊室故事>>

  肝癌是中国死亡数第二的癌种,中国肝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20%,晚期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更不足10%。徐先生是这个生存率上的一个“意外”。

  2009年,徐先生被诊断出肝癌,好在是早期,还有手术机会。但癌症凶猛,确诊后仅仅4年,徐先生就已经经历了两次复发、两次手术,还发生了肿瘤的远处转移,病情再进展的时候,已经再无手术机会。

  可体内的癌细胞还在“攻城略地”,徐先生本以为自己要过人生里最后一个春节了。介入科尹国文主任说,在徐先生肿瘤复发后,他们为徐先生做过介入消融手术,将一根探针刺入肿瘤内部,加温来“烫死”肿瘤细胞;复发转移到肺部后,又做了靶向治疗联合粒子植入,放射性粒子搭上支架这辆“车”,深入肿瘤内部,进行一场近距离的放疗;当一代靶向药耐药后,再换二代靶向药……复发后再治疗,进展后再控制,一步步闯关,介入科已经陪着徐先生走过了第11个年头。今后还会有风雨,但药物和技术都在进步,大家会努力在绝境中找出生路来。

  读懂科室>>

  技术发展,介入科“管得越来越宽”

  不幸确诊了肿瘤,很多人的就诊思路是能手术就手术,不能手术的话,那就找内科用药。那么,介入科是做什么的呢?实际上,介入科从头到脚,“管得越来越宽”了。

  尹国文主任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科现在一年手术量已经有8000多台,各种实体肿瘤的穿刺取病理、患者营养通道建立、各类肿瘤的相关并发症处理,都少不了介入科来出力。

  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介入科能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很多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肿瘤侵犯到胆道系统后发生梗阻,发生黄疸,介入科在植入支架“撑开”胆道的同时,还能随支架植入放射性粒子,解决梗阻、缓解疼痛同时,还能起到缩小病灶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多体检中查出的肺小结节,使用介入消融手段,解决了病灶,还能避免切除肺叶的“大动作”。

  “以前大家会觉得,没有其他方法了,那我试一下介入,但介入治疗并不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尹国文主任解释,以介入治疗的强项肝癌为例,在2019年的肝癌诊疗规范中,介入消融治疗已经和手术、肝移植一起,被列进了早期根治性治疗手段中,也就是说介入消融可以取得和手术一样的治疗效果。而对肝内有多发转移灶和血管侵犯等无法手术的状况,介入医生还可以用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通过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阻断营养供应来“饿死”肿瘤。此外还有“加强版”的HAIC(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等等,联合靶向+免疫等综合治疗,都能有效控制肿瘤。

  全程管理,单科室把肿瘤“管得越来越好”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每年都有2000多例患者,在接受以“饥饿疗法”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消融治疗、碘125粒子植入、肝动脉持续灌注等方法,联合靶向、免疫等系统治疗,提升治疗效果。这种综合治疗能让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提高到30%左右,已经成为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法。

  肝癌是一个小小缩影。从单一方法到综合治疗,是癌症治疗的趋势。

  尹国文主任解释,如果医院各科室各自为政,找医生甚至找科室对患者来说都是个“头疼”的事:在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科还有个优势,很多分散在不同科室的治疗手段,在介入科可以“一站完成”。

  尹国文主任表示,学科方向越分越细,但肿瘤医生不仅要“一专”,还要“多能”。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科,医生们在承担临床治疗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很多课题的临床研究,比如靶向、免疫治疗联合介入局部治疗的疗效,如何通过局部介入治疗激发免疫功能等等。现在肿瘤治疗手段丰富,各种介入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到临床,但每种疗法都有其先进性和局限性,医生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的分期、类型、位置选用不同的方法,综合选择多种治疗手段,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我对科室医生要求,介入科医生不能只做各种介入手术,靶向治疗用药得懂,免疫治疗用药也得懂。这样,患者就诊不用各科室奔波,医生也有底气把患者的病情真正给管理好。”

  通讯员 胥林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