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 有多少卫生陋习需要革除

2020-03-04 10:17 来源:中国妇女报

  疫情当前,全民卫生意识也需升级

  莫兰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国家还是个人而言,都是一次冲击。尤其是在卫生领域,无论是社会公共卫生治理的广义层面,还是个人卫生管理的狭义层面,经此“大考”,可以知短板,晓不足。然后,必须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于顶层设计而言,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全面筑牢“制度之盾”。

  具体到个人层面,则要摒弃不良卫生习惯,加快卫生安全意识升级——它既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公民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我国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多年,成效显著,人们的卫生理念和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但一些弊病和陋习仍然存在。例如,人与野生动物缺乏边界,某些综艺节目甚至大打“温情牌”,让嘉宾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有些人在饮食上一味追求“新、奇、特”,公然贩卖食用野生动物;打喷嚏不捂嘴、生病不戴口罩、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纵容宠物随地大小便等卫生陋习屡禁不绝;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尚未人人遵循、蔚然成风……这些,就像一个个蚁穴,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威胁全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的稳固。

  疫情给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没有一个公民能置身事外,也没有一个人能独善其身,只有夯实个体责任,才能筑牢集体防线。我们不妨以此为契机,来一次彻底的“观念大扫除”,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牢固树立公共环境卫生意识,自觉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每个人都将卫生防护做好做到位,积极参与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杜绝不文明行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贡献。

  正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刘珏所总结的,“纵观人类发展的文明史,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在一次次的抗争中,人类运用智慧赢取了胜利,但同时疾病也给人类上了有价值的一课:保护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关爱社会、关心他人。人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只有每一个“我”都担起责任,社会才会好,世界才会好。

  防止“病从口入”,请添加公筷公勺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彭芸

  “添加亲情、减少传染、幸福乘倍、祛除病菌!”近日,上海市文明办推出的一组4张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的创意海报在朋友圈刷屏。与此同时,每位上海市民也收到一份倡议:就餐时,请一定不要忘记使用公筷或公勺。

  婚宴、聚餐、应酬、家宴……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中国人喜爱并推崇的饮食习惯,它能一下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一盘菜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在推杯换盏间便给了各种细菌病毒大量传播的机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多地发生了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而感染的病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陈金军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近距离飞沫传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是也无法排除病毒通过口水-餐具-食物-餐具传播的可能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由于饮食不当或共同餐具进食引起的食源性传染病多达几十种之多,常见的有甲型和戊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手足口病、结核病、幽门螺杆菌等。

  据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由于聚餐引起的传染病事件在我国每年都有发生。一项调查显示,家庭中如果有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用餐的感染概率达42%,而分开用餐感染的概率只有17%。慢性病尚且如此,对突发疫情的影响更是可想而之。公共卫生专家指出,就餐时不用公筷、拒绝分餐制已经成为国人餐桌上最大的健康陋习。

  早在十多年前钟南山院士就呼吁,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再次强调了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或实行分餐制。

  然而,据国内某网站一项调查显示,在餐馆聚会时,60%的受访者曾想过分餐,但最终未能实施。SARS之后曾经一度有所改进的饮食卫生习惯,随着那场灾难的结束也不了了之……

  改进卫生习惯难,是因为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和理念很难改变。社会学者沈杰表示:“改变传统就餐习俗,实行分餐制,国人最难过的就是‘人情关’‘面子关’,因为‘一起吃饭’承载着中国人太多情感交流的需求,几乎没有什么场景比家人或朋友围坐在餐桌旁更有幸福感。但他同时表示,“一次次响起的疫情警报提醒我们,人情代价、面子代价再大也大不过健康的代价、生命的代价。”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教授吴悦认为,现在到了痛下决心改变卫生陋习的时候了。近日他向上海市政协提交社情民意,建议有关部门迅速制定餐饮业使用公筷的法律法规。无论国营、私营、饮食店、个体摊贩,所有的餐饮场所必须强制实行公筷制(涵盖公勺的使用)。

  除上海外,目前,广州、广西、浙江、云南,越来越多的省和地方都发出启动“公筷”倡议。某媒体近日推出的关于吃饭使用公筷的微信调查显示,92%以上的网友都表示赞成,上海100家餐厅也已做出承诺,称将全面提供、倡导使用公筷、公勺。

  我们期望,纠正卫生陋习,提倡公筷用餐,推广分餐制,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真正成为全民共识,并具体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

  卫生素养,是战胜病毒的终极武器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凯

  近日钟南山院士公开表示,有信心在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届时,整个社会迟早会逐步回归正常秩序,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失而复得的生活?新冠肺炎疫情留给我们的也不应只有惨痛的教训,从中我们更应醒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就是保卫我们的生命健康。

  抗疫将是一场持久战,不要做无知任性者

  近日全国多地连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零新增”,让很多人大大松了一口气,一些人终于按耐不住走出家门,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很多人上街扎堆聚集的现象。上海某超市大排长龙,某些景区游客暴发式增长,先期复工的餐饮店人满为患,有的烤串店一天狂卖6000串……这些现象引发了专家和社会的担忧。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控专家李宝珍认为,现在还远远不到乐观的时候。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及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院士2月19日接受央视专访时提出,新冠肺炎病毒很有可能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对此我们要做好与之长期斗争的准备。

  从古至今,瘟疫如同幽灵,总是会时不时袭击人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如何让流感病毒不再流行》的科普演讲中提到: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在生物界中进化的非常成功的病毒,而且它每年都会变。这意味着病毒一直存在,它们甚至会和人类一同进化,如影随形。

  因此,疫情防控并非一蹴而就,短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和好转,并不意味着病毒已被战胜。李宝珍呼吁大家应继续加强防控意识,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戴口罩、勤洗手、勤开窗通风等这些卫生习惯,每个人都应严格遵守。

  以疫情为契机,倡导公众养成良好卫生意识和健康习惯

  每一次大范围瘟疫的发生,都在考验着人类社会的道德和文明水平。美国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其著作《瘟疫与人》一书中提出,瘟疫固然可怕,但因为人类能够团结、创造和反思,所以在摧毁后总能生出新的文明,人类文明也正是在与疾病的斗争中逐步成长。

  一场疫情,对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健康素养也是一个很好契机。张文宏说,无论流感、SARS还是冠状病毒,都是可以预防的。但医生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健康还要靠自己。

  让“口罩文化”在中国尽早普及。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院士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向我们介绍了邻国日本的“口罩文化”,引人深思。他提到日本民众普遍有戴口罩的习惯,今天我感冒了,就要赶紧戴上口罩,不能传染给别人;除了感冒,春天很多人也都会戴口罩,既防止吸入花粉,也避免自己过敏打喷嚏对别人不礼貌。

  近年来受到雾霾影响,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冬天戴上口罩,但是从预防疾病的角度看,大家尚未形成戴口罩就是“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的良好卫生意识。田伟院士从这次疫情提出反思,如果那些早期有症状的人都早早戴起口罩,很可能不会形成这么大规模感染。所以从现在起,全国应掀起一场持久的卫生革命,革除陋习,倡导养成公共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希望我们也能尽快成为有良好卫生意识的“口罩民族”。

  勤洗手应成为生活中的常态。有权威机构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用香皂洗手可以将腹泻致死率减半,急性呼吸道感染致死率减少三分之一。洗手成为切断病毒传播的最经济方便的措施。

  张文宏说,我们接触的病毒大多数情况都在手上,我们的双手每天要触摸各种东西,病毒和细菌很容易通过手接触实现传播。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大量已知传染病的传染途径都包括“接触传播”。我们普通人应该做到即使不会像医护人员那样每天采用“N步洗手法”,也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而不要等到疫情一结束,又放松了警惕一切照旧。

  戒掉危险的“野味”。在1918年造成全球10亿人感染的西班牙流感爆发90年后,美国科学家陶本伯格借助现代遗传学分析手段,复原出了这个当年导致5000多万人死亡的可怕病毒H1N1,并发现人类现今所有的流感病毒都来自于禽类。世卫组织预测H1N1病毒还会以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方式出现并继续传播。这并非危言耸听。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仅2019年1月份,我国流感发病人数就超过60万例,而病毒主要亚型就是甲型H1N1。

  果子狸曾被认为是SARS传播的中间宿主,广东曾扑杀上万只果子狸和獾。而此次新冠肺炎又直指蝙蝠和穿山甲可能为病毒源头和中间宿主之一,这让人们再次意识到吃“野味”的风险。钟南山、王经伦课题组在《我们是否吸取了SARS的教训》一文中指出,果子狸并不是SARS病毒的“罪魁祸首”,它是人们不健康饮食方式的“受害者”。钟南山说,从这几十年来看,70%以上的急性传染病都是从动物得来的。

  吃野生动物,它所携带的病毒通过变异往往会传染给人,因此这一陋习必须坚决革除。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层面已经出手了,我们更得牢牢管住自己的嘴,对“野味”坚决说不。

  千百年来,人类在与各类疾病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新冠肺炎不是第一个大流行疾病,更不会是最后一个,我们只有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习惯,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才能在与病毒的斗争中不被击败,这才是战胜疾病、保卫健康的最有力武器。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