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肿瘤“七分养”才是重点

2021-10-26 10:59 来源:大连日报

  编者的话: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且近10年来发病率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态势。

  当肿瘤袭来,该怎么办?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内二科主任兼肿瘤科副主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享受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的唐淑红医生发现,很多患者和家属谈起疾病治疗头头是道,却对怎么“养”病一问三不知。而多年从事肿瘤治疗的临床实践也让她发现,好的肿瘤治疗模式是医者做好医者的事,把最适合的方案带给患者;患者做好患者的事,在“养”上面下足功夫,把身心养好,再配合最先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医患携手共进,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为此,她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一直坚持进行科普宣讲,强调“七分养”才是患者及家属应关注的重点,从改变生活方式、强身健体中学会生活、珍惜生活,从而达到自愈。

  今日本刊特刊发唐淑红医生的文章,希望能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 唐淑红 /

  肿瘤要“三分治七分养”

  患了肿瘤该怎么办?很多人在面临这个问题时首先是恐惧,然后会上网查询,恶补各种医学知识,却越看越恐惧。还有的人会东奔西走,寻找偏方,希望某个神奇的方法让疾病痊愈或不遭罪。但却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自己该做什么?

  其实,任何疾病都应“三分治七分养”,在肿瘤的治疗、康复过程中更要坚持这个理念。“三分治”是规范化和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治疗永远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众多临床试验开展、治疗指南的不断推陈出新及网络的快速传播,专科医生对“指南”的掌握更加精准到位,但根据每个病人的疾病状况、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作出个体化的选择,仍然是医者需要不断完善的课题。而作为病人,没必要把自己培养成“医生”,和自己的主治医生做好沟通,适当了解就足够了。“七分养”才应是患者及家属关注的重点。

  “七分养”怎么养

  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反思。

  其实对于病人来说,疾病不是一堆医学信息,而是教育。教育我们要反思生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熬夜、过度劳累、易生气、性子急、饮食无节、缺乏运动还是其他问题,然后从根源上改变自己。戒除恶习是首要任务,而不是单纯依靠治疗。病人家属也要学会珍惜,帮助亲人反思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我建议,可以把自己和家人认为不好的生活方式写下来,然后一项一项地从生活中删除,再把自己想做的事情一项一项写下来,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而不是天天盯着疾病。

  第二件事是养好心、找乐子,这是重中之重。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可见快乐是多么重要。要牢记坏情绪会浪费自己的能量,降低免疫功能,是帮着“敌人”在打自己。在肿瘤面前,只能选择做强者。要重新寻找生活的乐趣,以美的心态看待一切事物,接受一切能让自己乐起来的东西。可以先跟着笑,别人笑,你也笑,把自己笑开朗了,疾病也减轻了。可以对着镜子去笑,会发现当你笑起来的时候最好看,不只是好看,笑起来的时候也最放松,对免疫功能最好。当你能够发自内心的笑以后,要练习静心让自己静下来。平心静气才是人体自愈的最佳状态,可以做瑜伽冥想、听音乐、站桩、打坐、游泳、茶艺、插花等。

  第三件事是学会吃喝。

  在饮食方面,可以借鉴一些中医的养生知识,中西医并重。

  肿瘤治疗的不同阶段对饮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总体原则是忌生、冷、凉、寒。治疗期间忌辣,以保护黏膜,胃肠道术后要忌黏。饮食要有度,不能过饥或过饱,以五谷杂粮为主,水果蔬菜适量,五畜有点就行。中医认为,水果、海鲜都是寒凉饮食要适度,并且要在制作过程中去除寒性。要根据个人体质、食材特点,在不同治疗阶段选择合适的饮食,而且强调注意节奏,才能将吃进去的东西全部转化吸收。治疗期间戒烟酒、碳酸饮料,饮水按需要,不必拘泥于“每天8杯水”。

  第四件事是睡觉。

  睡觉是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大自然中的动物是没有失眠的,人因为有了思虑才会导致失眠。解决失眠的首要条件就是学会放松,从心到身的放松。好的睡眠从放松做起,如果做不到,可以服用一些助眠药物,不要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要知道好的睡眠是战胜肿瘤不可缺少的一环。

  第五件事就是科学锻炼。

  锻炼既可强身健体,又可愉悦情绪,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尤其是在治疗和康复的不同阶段。动就比不动好,要在阳光下活动,不建议天黑或阴天下雨时进行户外活动。体力状况不好时,可以多次累积。散步、慢跑、瑜伽、太极、唱歌、游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传统的经络拍打操、甩颠功、八段锦、易筋经等也都很有效,只要坚持就会获益。

  第六件事是坚持。

  坚持的过程很苦很难受,但结果很美、很酷。总的来说,要记住戒除恶习,做好吃喝玩乐睡和科学的锻炼,不要养病而是要学会生活。疾病没有那么可怕,疾病也不是生命中的全部。要相信,只要内心不放弃希望,我们珍惜的所有美好就都会在我们身边、不会远离。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支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