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缺“存在感” 实多“记忆中味道”

2020-01-22 10:31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于量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绿色生态是主轴。对于示范区内的各个行政村,如何在村一级层面破解“绿色不发展”和“发展不绿色”的矛盾,是一道思考题。在青浦区朱家角镇的薛间村,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不少艺术家落户。打造一个“文艺范儿”的艺术村,成了薛间村在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的新定位。

  薛间村由原红星村和龙星村合并而成,位于朱家角镇西南部,“夹”在沪青平公路和沪渝高速之间。上世纪80年代初,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当地陆续开出了造纸厂、扑克牌厂、饲料厂。其中规模最大的红星纸厂,主要生产香烟过滤嘴,一度是朱家角乡镇企业中的龙头。

  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这些高污染企业近年来相继被清退关停。此后,薛间村的村级经济成绩就一直不是很好看。薛间村党支部书记张晓峰向记者坦言,如今薛间村的落后产能基本已经清退;加之被纳入示范区范围,镇区两级政府对于项目的引入慎之又慎。与青浦的众多“明星村”相比,薛间村的“存在感”略显稀薄。

  然而,没啥“存在感”的薛间村却坐拥近1600亩的林地和1000余亩耕地。在不少本地居民外迁的同时,薛间村却成了艺术家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江苏盐城籍的画家张京2017年来到薛间村。张京早年在上海市区办过字画拍卖公司,后来他去过朱家角古镇,盘下一处门面房开起了画室。可惜,古镇日渐明显的商业化气息,让画家觉得“气场”不合,“感觉”不对,始终希望寻找一个能让自己真正潜心创作的地方。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京骑着电瓶车闯进了薛间村,结果在大片的树林里迷了路。推着车徒步穿过林地,眼前却是一副田园牧歌式的景象:潺潺的溪水、青绿的稻田、劳作的老人——这里的一切都“很有小时候记忆中农村的味道”。

  这种“记忆中的味道”瞬间击中了张京。后来他才知道,自己误打误撞来到的这个地方叫西施湾,是薛间村里面积最小的自然村。虽然当地人也说不清这处地名和西施有何渊源,但是这里的景色确如西子般温婉优美。“在两条公路中间居然有这么一块地方,简直不可思议。”张京说。

  张京随即从当地居民手中租下了临河的三处宅基地,自行设计装修,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如今,他整日在工作室中进行创作,偶尔呼朋唤友举办雅集,日子过得悠然自得。在张京看来,薛间村就是那个艺术家梦寐以求的地方:“我已经决定了,下半辈子就在这里度过了。”

  继张京之后,又有几位从事绘画、陶艺、古琴制作的艺术家闻风而来,在薛间村下辖的各个自然村扎根。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张晓峰认为薛间村的未来发展充满想象空间:“这些艺术家们的到来,为薛间村带来‘艺术范儿’。希望这些散落在各个村子里的艺术家未来从一个个点连成片,把整个薛间村打造成一个艺术村。”

  其实,示范区又何止一个有“文艺范儿”的薛间村。在这片人们印象中的“大农村”里,早有人开始了探索。

  2013年,事业有成的资深广告人张菁在金泽镇租下了一处近200亩的废弃苗圃。抱着打造一个理想中“都市农场”的简单想法,张菁对这片当时荒芜一片的苗圃展开了大规模的生态改造。如今,荒地上种起了水稻,而废弃已久的仓库在重新设计装修后,成了精致时尚的“老谷仓”会所。

  张菁的表弟王文伯负责老谷仓的日常运营。他告诉记者,2016年改造施工完毕后,老谷仓始终未对外开放。作为张菁的“私人农场”,只是偶尔接待一些亲友,或是租借给影视广告公司进行拍摄。目前,老谷仓正办理民宿资质。王文伯说:“我们希望让都市人在这里能够感受到纯正但是又十分精致的乡村风情。”

  无论是在薛间村扎根的画家张京,还是打造都市农场的广告人张菁,他们都是示范区的“后来者”。虽然有人认为这些“后来者”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自娱自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到来也为乡村带来一阵新鲜“气息”。示范区是否会由此萌生新变,值得期待。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