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和艺术教育纳入学生成长“主食”

2020-01-22 10:30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龚洁芸

  日前,上海市教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两个《管理办法》),旨在推进普及高水平体育艺术教育,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人文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两个《管理办法》将从2020年2月1日起施行。

  建体育艺术素养评价机制

  根据两个《管理办法》,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教学、课余训练、赛事展演活动及综合评价等要求进一步明确,以促进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特色形成和水平提升。

  比如,在课时方面,强调小学一到三年级每周落实4节体育课,有条件的学校在2020年底前,覆盖至四到五年级。实施体育家庭作业,促进学生每天体育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在课余训练方面,提出科学开展日常训练,组建各级学生运动队、学生艺术团并完善选拔机制。加强高水平学生艺术团及艺术团联盟等建设,建立艺术实践制度。在综合评价方面,将建立青少年体育素养和艺术素养评价机制,进一步促进形成科学的育人导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对于两个《管理办法》的发布,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瑞鸿认为,未来,学校体育和艺术逐渐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头戏”,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会更加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享受健康、充实的人生打基础。“中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心理情感和意志品质都处于快速发展中,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和艺术体验是适应学生生命成长特性的‘主食’,而不是‘辅食’。”张瑞鸿说,“经常性的身体活动、竞技运动、艺术欣赏和创作伴随学生的成长,可以融入学生的灵魂,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和行为。”

  配足师资上好体育艺术课

  两个《管理办法》提出,本市各中小学要不断丰富开设的体育运动和艺术项目类型,不断强化体育艺术特色并努力形成“一校多品”,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到2020年底前,每所小学和初中开设7种以上的体育运动项目和4种以上的艺术活动项目,高中分别开设8种和5种以上,青少年学生的年运动时间不少于365小时(其中,高中阶段在体育专项上不少于180小时)。

  为进一步促进本市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均衡有序发展,提升综合育人效益,两个《管理办法》对体育艺术项目加强统筹布局,推进各区分别形成以部分重点项目为主,若干推进项目为辅的学校体育艺术项目布局结构。其中,各区布局的体育重点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及武术,艺术重点项目包括中西器乐(含管乐、弦乐)、合唱、舞蹈、戏剧(含戏曲、朗诵)及书画(含篆刻、设计)。

  遵循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各项目原则上由1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阶段学校与至少2—3所初中和4—6所小学共同承担,组成一个基本的“一条龙”布局单位,在课程、师资、场地、科研及评价等方面形成高品质、系统性供给,促进实现各学段间培养的有序衔接。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表示,布局“一条龙”项目培养模式,将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让更多有天赋的优秀运动员和艺术骨干从校园中走出来。市特级教师、市东实验学校校长沈洪认为,两个《管理方法》是指向全面育人的重要举措。“两个文件的出台,也给我们学校和体育艺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沈洪说,“如何配齐配足师资开足体育和艺术课、上好体育和艺术课程,都是在体育和艺术被提上更高层面之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初中小学可跨校联合培养

  为进一步强化高中阶段学校体育艺术特色,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在保持历年政策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两个《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高中阶段培养机制。自2022年起,各“一条龙”高中阶段学校对按照择优原则通过专业测试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一定要求的优秀体育艺术学生按计划足额录取。为强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特别优秀的体育学生选拔、引进和培养机制。

  两个《管理办法》要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通过多种措施,营造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活动的兴趣。“一条龙”初中和小学可建立跨校联合培养机制,推动体育艺术师资、训练场地等资源共享,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张瑞鸿认为,两个《管理办法》是通过地方教育行政立法来引领、规划和保障学校体育和学校艺术事业发展,“两个文件将引导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逐步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量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体育艺术是教育‘必需品’而非‘调味剂’的基本教育观念。”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