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周边空间 还能拿来做些什么

2020-01-20 10:21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首席记者 龚丹韵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些铁路线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的运输角色登场了。

  在国外,城市废弃铁路空间的改造一直在不断创新,有的变成滑雪道、步道,有的成为城市网红景点。而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闲置的废弃铁路基本已不存在,其土地价值利用和开发焕发了“第二春”。有的废弃空间再造轻轨,有的老车站不用后被改为铁路博物馆……

  但是,也有些货运铁路依然横穿城市,一些新的城市铁路站点正在使用中,它们周边相对凋敝的空间,能否更好地利用与激活?

  废弃边角料,变身火车菜园

  从逸仙路高架下来,拐进军工路。耳边是一辆辆集装箱车轧过路面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尾气味道,工业区的感觉扑面而来。

  路边行人极少,没有店铺,没有生活气息。空荡荡的上街沿边,一长排铁丝网和绿化遮挡了所有视线,而它们的内部,就是一条货运铁路。

  每天,有几趟货运火车从这里经过。因位置较偏,铁轨旁的防护绿地长时间无人打理,一度堆满各种垃圾,满目疮痍,成为一处城市的边角废弃地。直到一个项目,改变了这一切。

  推开铁丝网中的一扇小门,内部别有洞天。这里就是中成智谷火车菜园。它占地面积约7亩,利用了狭长的边角料空间,清理垃圾,重新翻土,再进行设计、种植。

  如今,站在菜园里眺望,斜阳下的铁轨仿佛从脚下驶向世界尽头,两边的植物迎风摇摆,还有一截废弃的火车头,为整个景色添上点睛之笔。

  菜园门口是蓝色集装箱改建而成的室内活动室,宽敞明亮。户外,麻绳搭的秋千、挂在树上的绳床、废弃的轮胎花盆、自然雨水收集系统、蚯蚓堆肥箱、厚土栽培中的落叶草屑等,呈现出艺术感与野趣。

  土壤经翻新和检测,还借助水生植物、微生物等营造了水循环系统。原本清理下来废弃的混凝土板和木料被重新利用,搭成一条小路和一些露天棚架。豆类植物是天然的绿肥,又条状穿插万寿菊、金盏花、鼠尾草、猫薄荷等芳香驱虫类植物,代替农药杀虫。

  狭长的菜园,一步一景。首先是果园区,种了葫芦、郁李、石榴、山楂、青柠、秋葵、辣椒、茄子、香椿等。

  接着是香草菜园区,其中有一个“一米菜园”项目,土地被划分成几个方格子,每个格子里的蔬菜,均为附近居民和园区白领认种。

  穿过植物搭建的拱门,来到大田作物区。这里的农作物不需要过多维护,如薏苡、红豆、番薯等。还有玫瑰茄、棉花,引来蜗牛和蜜蜂。

  再往深处走,是林产作物区,有垂柳、合欢花、乌桕、水杉、无患子。最深处的自然保育区,一片小池塘引无数蜻蜓栖息于此,一位养蜂人正在林间摆弄蜂箱。

  区域从外往内,是一个管理从精细化渐变为放养式的设计。菜园乍一看“杂草丛生”,其实充满巧思,蕴含着科学、生态的种种知识,放在铁路边,场景尤为奇妙。

  多方协调,才成就一个项目

  “把铁路的边角料空间改成菜园,有各种因素的巧合,很难复制。”火车菜园的创建者之一、同济大学景观学教授刘悦来说。

  按照规定,为了安全,铁路周边需要留出至少8米以上的空间打造防护绿化。此空间范围全部隶属铁路局,而非所在城市管辖,两者的职能有清晰的边界分割。

  客观说,一个交通运输机构,一门心思处理自己管辖区域的交通问题即可,很难有动力,也没义务去琢磨“城市空间营造”这个其他专业领域的命题。所以,管辖上的割裂,造成铁路周边空间难免消极。

  几年前,中成智谷创意园区紧邻这段货运铁路而建。其前身是新中国最早的成套设备进出口(上海储运)分公司旧仓库。那时的上海是全国工业重镇,援外物资从这里的仓库出发,经由火车沿着淞沪铁路中成专用线运送到吴淞港码头。2000年以后,闲置的旧厂房日益破败,周边环境鱼龙混杂,出现市容、治安、污染、噪音、交通等一系列问题,由此改造成今天的中成智谷创意园。

  园区特别珍惜曾经的铁路文化,红砖房、旧仓库、老火车和一小段淞沪铁路变身为设计元素,装点新的园区。然而仍在使用中的货运铁路,园区却拿它束手无策。

  每天,大量上下班的年轻人在地铁站与园区之间往返,步行的最短路径就是货运铁轨旁的步道。一路目之所及,满是垃圾、乱石,景色衰败,影响心情。中成智谷为此邀请了铁路局、政府相关部门一起协商,最终共同委托刘悦来的团队,把这条狭长的空间打造为市民的都市菜园。

  菜园前期的硬件投入大多由园区承担,刘悦来团队负责后续运营,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社区花园参与式微更新的学习园地。有两位师傅常年在此打理园子,添置或保养设施,运营成本每年超过20万元。但好在火车菜园渐渐声名鹊起,许多创意活动在此举办。而附近的淞南中心小学、向明中学、行知中学的师生们也经常组团光顾。

  “这里就像我们的后花园。”一位在园区上班的女白领说,她常常办公之余来此午休。企业团建也喜欢订火车菜园的场地。室内活动室半天租金约1000元,户外场地全部免费,比较划算。园区里的一家摄影企业,直接把菜园定为婚纱照拍摄点。“铁轨旁的婚纱照”成为一大卖点。附近居民视菜园为家门口的“社区公园”,何况它比一般的公园有趣得多,适合亲子互动。

  靠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以及四叶草堂团队的专业运营,火车菜园每年勉强收支平衡。刘悦来说,这个项目的启动,得益于中成智谷不厌其烦地做了诸多协调工作。因为属地管辖的原因,类似的“火车菜园”很难出现第二个、第三个。

  希望将来,有一个机构或者平台,专门负责协调此类“难啃的骨头”,把上海的空间更新延伸到每一处边角料。

  老铁路上造轻轨,一举两得

  “上海对废弃铁路的利用率很高,总体做得不错。”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张轮说。据他盘估,途经上海市中心的废弃铁路均已拆除后重新利用。有的上盖房屋重新开发,有的进行二次改造。

  比如,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淞沪铁路(吴淞铁路),横穿上海中心城区,见证了上海开埠后一个多世纪的荣辱兴衰。淞沪铁路废弃后,上世纪90年代,上海在原轨道上建造轻轨,即轨道交通3号线,如此大大节省了建造成本,同时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又比如,天目东路的“老北站”,废弃的站厅已经改为上海铁路博物馆。博物馆不大,散客不多,大多接待学校团队。

  此外,曹杨路、兰溪路的铁路空间一度变身为菜市场,现在则是商业地产。还有彩虹湾公园,也是紧邻铁路周边空间打造的一处文化公园,铁路成为公园的“打卡”景点。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上海市范围内正线铁路839.42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78.605公里,普速正线铁路560.823公里。近年拆除的正线线路有新日线(拆除0.74公里),西长支线(拆除1.085公里)。

  上海直属站管辖的站点有: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及3个高铁中间站(上海西、南翔北、安亭北),共计6个营业站。另有办理货运业务的南翔站、北郊站、桃浦站、闵行站、金山卫西站、漕泾站、芦潮港站、杨浦站、何家湾站、杨行站、封浜站、黄渡站、松江站。

  从整体上看,割裂市中心空间的铁路已经不多,它们大多地处偏远。但随着大量居民由中心城区向外迁移,使用中的铁路,客观上仍带来断头路、交通拥堵等诸多不便。

  从国际上看,即便仍在使用中,城市铁路站台的空间经过开发,反倒可以成为激活社区的“催化剂”,而非“肠梗阻”。只是长期以来,我们缺乏类似的思维。

  空间消极的火车站台

  近年,上海的金山铁路运营方式和地铁很像,与地铁站无缝对接,公交卡直接刷卡进出,成为许多人前往金山旅游的一大选择。但是火车一旦驶离上海南站后,每一个停靠站台都仿佛一个个冰冷的庞然大物。

  记者从终点站金山卫站出来,举目望去,只能看到成片的停车场和公交车站。金山卫站总共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除了偶有小汽车驶入,几乎看不到任何外来的“活动物体”。8万平方米中,游客一下火车就能迅速找到的洗手间,只有候车区小卖部一侧一个,约6平方米,且女厕所只有一个坑位。

  “那么大地方放着干吗,多造点厕所不行吗?”一位排队等候上厕所的女乘客抱怨道。

  而另一位正在等待出租车的女乘客表示,此处离城市沙滩约2公里、金山嘴渔村约2公里、百联金山购物中心约3公里、金山博物馆约4公里,“我第一次坐金山火车过来,想去渔村和附近景点看看。发现无论去哪里,距离不远,但都有点尴尬,尤其看到这儿空荡荡一片,没有烟火气,想想还是直接打车吧。”

  环卫工人告诉记者,晚上10点后,末班车已经结束,这里就是黑压压一片的“无人区”。偌大的空间,除了路灯、车辆,再没有其它。

  如此典型的消极空间,同样出现在金山铁路的春申站。

  作为莘庄区域的火车站点,春申站算是地处城市副中心。附近住有大量居民,本应不缺人气。但是同样,春申站周边没有任何商业配套,就是一个火车站厅+停车场。

  家住附近的居民小郑说,他每天上班都会先开车前往春申站,车程仅需5分钟。随后乘坐火车到上海南站,再换乘地铁前往市区的公司。

  火车等候时间平均40分钟一班,比较长,候车时本应是最佳的吃早餐时间,但是春申站从外到内,什么店铺都没有,与地铁站周边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他只好到上海南站后再解决早饭问题。

  小郑还注意到,春申站广场上原本的公交车站已经往外迁移,旧公交车站配套房屋由此空置。每天经过此处,他几乎都会想:这排房子与其空着,不如改为餐饮店。

  而最近,原本放在检票闸机外的公共厕所被移到了闸机内,相当于不买票连厕所也上不了。许多乘客对此多有抱怨。

  夜晚,末班车结束后,春申站广场路灯昏暗,附近一边是农田,一边是地下隧道和T字路口,沿路没有任何商业设施,走在这里有点令人害怕。

  我们铁路所在的空间,往往因为安全等问题,封闭管理,认为消极是难免的。但从国际范围看,火车站也能成为激活周边空间、社区邻里之间关系的“催化剂”,而非“拦路石”。随着城市更新,这些空间可以变得更加充满想象。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