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西蓝花自主品种占有率由5%升至28%

2023-03-01 07:13 来源:农民日报

  一直以来,我国西蓝花品种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种占据。自主品种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西蓝花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农户的种植效益。

  面向我国西蓝花产业发展迫切需求,2018年,农业农村部启动西蓝花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由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指导、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实施,搭建攻关联合体,聚焦西蓝花生产重大问题,以“替代进口、引领全国、带动产业”为目标,强化资源鉴定利用和新品种测试示范,育成一批优良新品种,取得重要进展。经过5年多努力,在攻关成果示范带动下,全国西蓝花自主品种占有率从攻关前的5%提升到目前的28%,其中浙江省内自主品种占有率达60%以上。

  联合攻关组成立以来,通过整合国内外育种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快品种创新步伐,育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新品种,初步扭转国外品种垄断局面。5年多来,共育成西蓝花新品种127个,其中通过省级审(认)定23个,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47个,获植物新品种权19个,形成了“台绿”“中青”“浙青”“美青”“领秀”“沪绿”“国王”“鑫绿”等一系列不同生育期和适宜不同气候条件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美青”“台绿5号”“青城5544”等品种在浙江、云南、四川、山东等地实现了较大比例的进口替代。

  据统计,2022年国产西蓝花品种种植面积达42.3万亩,市场占有率28.2%,比2018年前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浙江自主育成品种在省内推广12.3万亩,占比达60%以上,比2018年前提高了40个百分点,特别是一些优良品种深受市场欢迎,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在选育品种的同时,联合攻关组还创制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大幅提高了育种水平和效率。

  为提高育种效率,攻关组率先建立了西蓝花高效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有效提高了出胚率和成苗率,实现双单倍体纯系的工厂化生产,种质纯化所需时间从5—6年缩短至1年。

  此外,还创新建立了西蓝花种子中芥子油苷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技术和芥子油苷代谢产物的GC-FID检测技术,为品质育种奠定基础。创建了西蓝花主要营养品质成分近红外快速测定方法,构建了可溶性蛋白质、总糖、类胡萝卜素等7种主要营养品质近红外分析模型,实现了快速无损化检测。建立了西蓝花种质根肿病、黑腐病、枯萎病抗性精准接种鉴定技术体系,为抗性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探明了西蓝花杂交结实的分子机制,提出了“三控一补”高产制种技术,制种攻关田亩产超过30公斤,增幅约30%,种子饱满度和发芽整齐度也显著提升。

  为避免各单位单兵作战、种质资源匮乏等问题,育种攻关组创新工作机制,搭建共享平台,极大激发了特色蔬菜作物的育种创新活力。构建了基于DNA指纹图谱的育种资源共享、成果收益按比分成的共享共用机制,开发西蓝花40K液态芯片,构建了415份西蓝花核心种质和主要育成品种DNA指纹图谱库,有效解决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的矛盾。同时,搭建全国性联合测试平台,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建立3个一级测试点、11个二级测试点和一大批示范点,提高了新品种选择效率。

  为推动自主新品种推广应用,建立以新品种大会为抓手的推广机制,连续5年举办西蓝花新品种大会,累计展示示范3200亩次,有力地推进了西蓝花品种进口替代及产业发展。

  在人才和资金支持方面,培养造就了一支西蓝花科研和种业人才队伍,23家成员单位来自11个省(市),核心成员200多人,已成为西蓝花品种进口替代核心人物。同时,建立了国家、省级财政和企业等多层次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累计投入攻关资金约9000万元,确保了攻关的顺利开展。

  据介绍,2022年,农业农村部对包括西蓝花在内的国家育种联合攻关进行总体部署。未来3—5年,浙江省将按照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扎实推进西蓝花育种攻关,继续以西蓝花产业发展和消费需求为导向,完善任务统分结合、资源有条件共享、收益按比例分成、政府与企业共同投入的联合攻关机制,强化西蓝花新组合鉴定、优势品种测试、共性关键技术等平台,加快培育推广一批具有强适应性、高品质、新消费类型的新品种,加快提升我国西蓝花种业竞争力。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