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里的渔业如何越“游”越远

2022-09-13 07:49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记者 蒋菡

  阅读提示

  从国家级贫困县,到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边陲小城抚远走出了一条积极发挥渔业资源优势的绿色发展之路。

  “34年来,我们已向黑龙江、乌苏里江放流大马哈鱼苗4200多万尾,鲟鳇鱼苗2400多万尾,有效地保护了濒危物种,涵养了渔业资源。”8月26日,在抚远的鲟鳇鱼养殖基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抚远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所属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祖国陆地最东端,是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有“华夏东极”之称。这里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水域面积辽阔,有大小河流56条,湖泊700多个,鱼类资源异常丰富,自然环境生长的淡水鱼种类和产量居全国之最,共有21科105种。

  8月25日到8月27日,《工人日报》记者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调研组来到这个边陲小城,进行探访调研。从鱼类资源濒临灭绝、“渔财政”逐渐垮塌的国家级贫困县,到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边陲小城抚远走出了一条积极发挥渔业资源优势的绿色发展之路。

  从重捕轻养到放流增殖

  “我们这里是盛产‘三花五罗’‘十八子’的鱼米之乡,是‘水中活化石’达氏鳇、史氏鲟的生息之地,是深海洄游鱼类大马哈鱼的繁衍之所,故有‘中国淡水鱼都’‘中国大马哈鱼之乡’‘中国鲟鳇鱼之乡”之称,也是国家冷水鱼科研繁育试验基地。”在抚远鱼博物馆,工作人员如数家珍。

  据介绍,渔业曾是抚远财政的支柱,但是,由于重捕轻养、只捞不养,两江丰厚的鱼类资源濒临灭绝,渔业大县的“渔财政”逐渐垮塌。这个边陲小县、资源大县、口岸重镇成了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

  面对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加剧,渔民收入的严重缩减,财政收支的严重失调,抚远市委市政府开始探索渔业绿色发展之路。

  当地改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粗放式的传统捕捞模式,锁定源头上的“放”。1988年建立放流站,10年后成立抚远市鲟鳇鱼繁育养殖基地,进行大马哈鱼、鲟鳇鱼人工繁育孵化工作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在涵养渔业资源的同时,更盯紧捕捞上的“管”。抚远市边境水域长,边境水域渔政管理点多、面广、执法难度大。2015年《抚远县渔业生产安全管理办法》出台,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越界捕捞行为。他们在黑龙江、乌苏里江设立春季、秋季两个禁渔期,在黑瞎子岛设立永久禁渔区。

  在严格“管”的同时,当地也在积极“扶”。抚远水产局为养殖户免费提供养殖网箱、减免税收,并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极大地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从保护涵养到科研赋能

  在调整渔业发展战略后,渔业资源得到保护和涵养,抚远的渔经济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发展现代渔业,还得靠科研赋能。

  鲟鳇鱼、大马哈鱼都是经济价值非常高的水产品,如何才能既保护鱼类的种群数量又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人工繁育是最好的办法。

  作为全国第一个研究大马哈鱼繁育的城市,抚远从1992年开始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成立课题组,开展人工繁育工作。

  他们经过不断的药物消毒试验、配比,创新研制出“福尔马林鱼卵消毒法”,现已成功掌握药量配比并运用到生产工作中,解决了国内冷水鱼鱼卵孵化过程中水霉病的防治问题,并使受精卵的成活率由原来的82%提升到98%。

  为了让鲟鳇鱼这一濒危物种能够继续繁衍生息,水产人员反复试验,终于在2017年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鲟鳇鱼养殖新品种,也是世界上首个养殖新品种。在保护鱼种的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鲟鳇鱼养殖和鱼子酱出口国,占世界产量的80%以上。

  不断释放渔业潜能

  清晨5点,“东极鱼市”已经熙熙攘攘。新鲜的大马哈鱼,腌制过的鲟鳇鱼,都在吸引着顾客的目光。

  这里原本是已有百年历史的鱼市,当地政府顺势而为,将其就地升级改造成“东极鱼市”。如今,鱼市不仅是声名远扬的鱼类交易集散地,也成为外来旅游者的“打卡地”。

  渔网搭上互联网,直播带货也在这里风生水起。神奇的“雪炒鱼”“刀锯鱼”“刨花鱼”等卖鱼方式,令抚远鱼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如今,该市近50名主播组成的直播队伍年销售额达500多万元。

  渔业经济不仅仅是吃鱼。2016年起,抚远市开展“乌苏里船歌旅游风光带”建设,确定了“渔业+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

  “上千斤的鳇鱼,还有用鱼皮制作的工艺品,都是第一次看到,很特别!”在鱼博物馆,来自上海的游客朱女士新奇不已。馆内收藏了黑龙江水系特产的鱼类标本80多个,并展示了不同时代的捕捞工具和当地渔猎民族赫哲族的生活场景。展馆开放以来,每日游客都能达到1000人以上。

  为充分展现抚远的渔文化,当地正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模式。坐落在乌苏里江边的抓吉赫哲族村,渔民“洗脚上岸”,办起“渔家乐”,昔日的小渔村入围“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荐名单”。

  据介绍,随着“东极游”“观日游”“鱼文化游”等特色旅游品牌日趋成熟,抚远的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正在形成。2022年上半年,前往抚远市旅游观光的游客达7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5.53亿元,同比增长15.2%。

  把优势做大、特色做强、链条做长,不断释放渔业潜能,不断推进现代渔业绿色发展,抚远的渔业经济正“游”向更广阔的天地。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