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区牛肉“驾船出海”

2022-05-03 07:59 来源:光明日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春风里,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的一树树梨花灼灼盛开。沿着312国道线向静宁县界石铺镇驰行,一路平坦开阔。在距离静宁县城23公里处,花丛掩映中,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映入眼帘。

  “界石铺是红军静会地区大会师的‘中心基点’,红一、二、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在这里纵横穿插、多次会合。红军三大主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时途经静宁,发生过大小战斗十余次,成立了中共静宁县委、静宁县苏维埃政府,组建界石铺等10个区、35个乡苏维埃政府,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火种……”在讲解员娓娓动听的讲述中,那段峥嵘岁月跃动于眼前。

  历史风云变幻,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以界石铺镇、原安镇等为代表的静宁县西北部乡镇,以牛产业作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形成了集肉牛繁育、饲草种植、销售流通、屠宰加工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2021年,全县牛饲养量达16.8万头、出栏6万头,牛产业产值9.6亿元,牛产业增加值4.8亿元。

  4月24日上午,28头优质肉牛从界石铺镇供港肉牛养殖及出口创汇基地装车起运,沿着312国道线一路飞驰。只需48小时,口感醇香嫩滑的雪花牛肉就能端上港澳同胞的餐桌。今年一季度,该基地已累计供港出口优质肉牛332头,实现销售额861万元。

  在界石铺供港肉牛养殖及出口创汇基地内,一头头秦川牛、红安格斯牛膘肥体壮。基地采取统一供种、分散繁育、集中育肥、订单出口的运营模式,向静宁及周边地区集中收购、育肥和销售以平凉红牛为品牌的优质肉牛。

  自2020年10月取得商务部自营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以来,供港肉牛养殖及出口创汇基地畅通了由农户到基地、由基地到出口的销售渠道,让老区牛肉“驾船出海”,走上了高端市场。“基地采取订单销售模式,稳定了销售渠道和价格预期,供港销售也扩大了利润空间。”界石铺镇副镇长张瑞峰介绍。

  本地农户交售550公斤以上肉牛,基地每公斤按照高于市场价3元收购。建档立卡户交售一头牛,基地在市场价基础上加价400元。合作社交售一头牛,可以获得200元中介费。“基地依托销售溢价和出口退税利润空间,让产业链上的各个经营主体都有钱赚,有效激发了合作社和农户的养殖热情。”张瑞峰说。

  蓝天白云下,在静宁县原安镇的犇犇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580多头牛正悠然地享受日光浴。“如今在原安镇,家家户户靠牛致富!”合作社负责人姚金庄说着,指向不远处的山坡,只见山间村落中,蓝色顶棚的牛棚比比皆是。

  近年来,原安镇牛产业发展迅速。“在脱贫攻坚期间,政府通过‘补助建棚、购牛奖补’等各类奖补政策及金融信贷支持,引导群众扩大养殖规模。全镇涌现出一批养殖大户、运销大户,在市场开拓、信息提供、价格咨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带动群众效果显著。同时,政府鼓励和支持群众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玉米发展肉牛养殖。目前,全镇养殖规模在20头以上的农户有64户、10头以上的有262户、5头以上的有854户。”原安镇党委书记杨银平介绍。

  “原安镇毗邻宁夏西吉县,群众历来有养殖传统,并且人均耕地在5亩以上,可以满足规模化种植饲草玉米的需要。”杨银平告诉记者。原安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走出了一条“饲草种植、红牛养殖、粪便处理、肥料还田”的生态循环产业发展路子。目前,全镇牛存栏量1.4万头,肉牛总产值超过1亿元,2021年被命名为“平凉市首批平凉红牛特色产业强镇”。

  离开原安镇,山路蜿蜒,层层叠叠的梯田错落有致,阳光照耀着一行行整齐划一的地膜,地膜下是前不久谷雨时节播种的饲草玉米。一个个“平凉红牛养殖示范村”“平凉红牛标准化养殖合作社”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本报记者 王冰雅 宋喜群)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