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夸父”,为玉米种业装上“中国芯”

2022-03-23 07:28 来源:科技日报

  开栏的话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种源创新”如何落实在“田间地头”?今日起,《科技日报》推出“种源创新行动派”栏目,聚焦粮食安全“芯”力量,关注种源创新扎实落地。

  种源创新行动派

  ◎本报记者 赵汉斌

  “在热带育种基地,我们又有了阶段性进展!”刚从西双版纳回到昆明的番兴明,黝黑而略显疲倦的脸上,掩不住兴奋与喜悦。

  “新培育的这批材料,都是自主的核心宝贵种质资源,是别人没有的!它产量高、抗病性好,还耐旱耐瘠,将来适合在咱们国家广大区域推广。”

  玉米育种,需要阳光的热力。学远古的夸父,常年“追着太阳跑”的番兴明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玉米育种专家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曾获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好消息不止一个。“团队培育的‘云瑞408’刚刚通过国家审定,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绿色品种’。”番兴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绿色高效玉米,是适应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培育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玉米。以我国西南为例,玉米广植于高原旱地沟坎,无法定时灌溉和施用化肥农药,“云瑞408”可适应缺水缺肥的贫瘠旱坡地,还对大斑病、茎腐病、南方锈病、穗腐病等主要病害有显著抗性。

  记者看到,这个新品种颗粒饱满,粒大、粒深,可粮饲兼用。2019年和2020年参加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29.2千克,对照其他品种,均有可观的增产数据,适宜在云贵川等中高海拔春玉米区种植。

  “云瑞408”只是番兴明团队玉米育种史的一个事例。

  在中缅边境的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乡,绿油油的2万亩“SB902”鲜食甜玉米,铺满边境线坝区。在抗疫氛围中,阿昌族群众的钱包反而鼓了。“收购价每公斤约6.5元,保守按亩产1吨计,两个多月间,亩均收入就有6500元。”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李自卫说,这是依靠良种带动的“甜蜜”产业。

  从云瑞1号到云瑞88号,从鲜食玉米甜糯888到瑞糯1号……30余年间,番兴明主持培育40余个玉米品种,种子播遍大江南北,还推广到了非洲。多年来,累计推广优质高产杂交种玉米1.14亿亩,新增产值137.5亿元。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每年种植约6.3亿亩,云南有3000多万亩。玉米种子占种业市场的40%。种源创新发展,玉米种业不能缺位。

  然而,玉米病害蔓延、虫害加剧的情况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以云南为例,2020年玉米白叶斑病大面积暴发,让人触目惊心。同时,我国西南、东北等玉米主产区所推广的品种同质化问题突出,给病害防治和粮食安全埋下不小的隐患。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40余年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久久为功,引进热带及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并大规模开发地方核心资源,使云南成为全国拥有热带玉米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近年来,团队已向国内外育种同行发放自主创制的抗病、优质玉米种质14490份次。“这些‘宝贝’,为扩宽我国玉米遗传基础贡献了云南力量。”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李学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种业“卡脖子”、粮食安全、畜牧业与工业急需……番兴明团队近年愈加认识到,打好种业翻身仗,让玉米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拥有核心育种技术是关键。

  番兴明一半时间带着团队与日光赛跑,哪里天热就奔往哪里的育种基地;另一半时间则泡在了实验室。

  “我们新近创制的单倍体加倍育种技术,改变了传统育种流程,缩短了时限,这是玉米育种技术的重大突破。”番兴明介绍,利用热带自交系与具有单倍体诱导基因的温带诱导系杂交构建选育群体,他们培育出新的适宜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热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用传统技术选育一个品种需耗费7至8年时间,而用单倍体技术只需要2至3年,育种效率大幅提升。

  但番兴明认为,目前,国内对种质资源研究还有待深入,与抗病、抗旱、提高品质相关的功能基因还未得到有效开发,因此要强化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强化育种技术融合创新,方能实现玉米种业跨越式发展。“我们追赶太阳的脚步不会停歇。”番兴明说。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