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储存食物

2022-03-17 07:30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防疫期间,为了尽量减少外出和聚集,居家做饭成为一种常态。适量科学储备食物很重要,生鲜食物和保质期较短的食材不易储存,尤其注意不要一次性采购过多。为帮助消费者科学安全储存食物,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了消费提示。

  食品贮存三要点

  贮存温度要适宜。购买回家的预包装食品,要按照标签说明的贮存条件和温度进行存放,并在保质期内食用。食物原辅料要根据其不同特点和要求,选择在常温、通风、冷藏(0—5℃)或冷冻(-18℃)条件下存储。所有熟食和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或冷冻,并尽快食用完。

  生熟要分开放置。生食和熟食应分别放入专用的密闭容器或包装袋中,在冰箱存放时应避免生熟食互相接触。冷冻贮存的食物应尽量使用独立小包装,避免反复融化和冷冻导致变质。

  加热剩菜剩饭要彻底。尽量根据用餐人数,制备当餐能吃完的食物,少剩或不剩饭菜。如有剩菜剩饭(包括一次吃不完的散装即食食品),应晾至室温时放入密闭容器或包装袋冷藏储存,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分类储存需留意

  不同类别的食物,应采取不同的储藏方式。

  主食类食物的储存:

  米面等储存,应用洁净、干燥容器装好,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高温、光照。

  馒头、烧饼、面包等熟制主食可放冰箱冷藏保存,但若超过2天,则应分装密封后放于冰箱冷冻保存。

  糕点一般可以在冰箱冷藏保存,但最好2天内吃完。

  南方消费者喜欢吃的米线应袋装,储存在室内阴凉、通风干燥处。鲜湿米线最好密封常温或放水里浸泡保存,一般不超过12小时;置于冰箱冷藏时,储存时间2—3天为宜。

  速冻食品应存放在冰箱冷冻室。食品包装破损或已拆封的,需放入食品袋,并先扎紧袋口再放入冷冻室,以免食品干燥或脂肪氧化。

  果蔬类食物的储存:

  尽量不要囤积易腐烂的食材,如绿叶蔬菜等。绿叶蔬菜可冷藏,最好在3天内吃完。豆角、茄子、青椒、萝卜等可在室内冷凉处存放。

  柑橘类和香蕉不宜冰箱冷藏,在室内冷凉处存放即可。苹果和梨既可以放冰箱冷藏,也可以放在室内冷凉处,同时,应注意检查,及时挑出发霉腐烂的,避免污染扩大。

  肉蛋奶、海鲜及豆制品的储存:

  生肉和鱼虾,如当天吃,可放冰箱冷藏保存,如当天吃不完,建议分割后放入保鲜袋用冰箱冷冻保存。

  鸡蛋保质期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不超过15℃时,保质期为30天左右;放冰箱冷藏保存时,保质期可长达40—60天。

  牛奶分为常温奶和低温奶,常温奶可室温存放,低温奶应贮存于冰箱冷藏室中。

  豆制品很容易滋生细菌,储藏不当容易变质。豆腐、豆浆、纳豆等生鲜豆制品,应放冰箱冷藏室保存。如果豆制品发酸,豆腐、豆干等表面滑溜或没有弹性,说明已经变质,不能再食用。

  相关链接

  安全饮食5要点

  疫情防控期间,安全饮食十分重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醒消费者注意5个要点。

  食材要新鲜干净。适量储备耐贮存的食材(如根茎类果蔬等),尽量不囤积易腐烂的食材(如绿叶蔬菜等)。避免接触活畜禽,远离野味。生食水果和蔬菜,要清洗干净后食用。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用具(如砧板、刀,非一次性碗、盘、筷子等)一定要分开。

  烹调过程要清洁卫生。在家做饭之前、期间、之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净双手。厨房用具用后要及时清洗或消毒。

  食物要烧熟煮透。加工禽、肉、蛋、奶等食物时,要充分烧熟煮透。尽量少制作凉拌菜。

  高危人群要多注意。老、弱、病、孕产妇和免疫力低下者,都属于高危人群,更要注意饮食安全和膳食营养。 (李建整理)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