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大户都已自顾不暇 养猪大户为何急着增加屠宰产能

2021-08-18 07:24 来源:中国商报

  中国商报(记者马嘉)屠宰大户双汇发展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养猪大户牧原股份却在此时决定募资近百亿元以扩大屠宰产能。一边是屠宰大户遭遇营收困境,另一边是养猪大户强势来袭,在“猪周期”的下半场,屠宰还是门好生意吗?

  屠宰大户遇营收困境

  屠宰行业的龙头双汇发展今年上半年交出了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下降的成绩单:实现营收348.42亿元,同比下降4.14%;净利润为25.37亿元,同比下降16.57%。

  对此,双汇发展称,收入下降主要是受本期猪价、肉价下降较大的影响,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是2020年冻品盈利基数较高、本期由于中外价差收窄,导致进口肉盈利下降、员工及市场费用的投入增加等。

  但是,生猪价格下行,屠宰及肉制品加工本应能以更低的成本收购生猪、再加工肉制品获得高利润。为何从龙头老大的成绩单来看,屠宰业务依然难做?一位肉制品地区加工商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因生猪价格下降明显,屠宰业务的利润确实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但是,前期市场积压了大量超重的肥猪,屠宰企业根本消化不完,产能有些过剩了,销售端的压力也较大。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郭刚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今年4月份开始,随着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跌,开工率本应快速上升,但部分规模屠宰企业赌后市行情,分割入库比例增加,减缓了开工率的上升速度。生猪价格持续超跌,5月末6月初时跌破自繁自养成本线。市场肥猪存栏量仍居高不下,屠宰企业的鲜销受冻品和肥白条肉量大、价格高的冲击,鲜销压力较大,所以会调低负荷以规避风险。

  另外,有业内人士表示,双汇发展的业绩上不去更多是因为产能利用率不高。一位上市猪企的肉制品加工业务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双汇发展是屠宰行业的龙头,但是其产能的利用率也没有超过60%,其他屠宰企业就更低了。对企业来说,产能利用率不高一般是两个原因,要么是上游的猪不够、产能空缺;要么是下游卖得不好、产能过剩。虽然生猪价格继续走低,但是市场上是不缺猪的,屠宰企业已经积压了一部分生猪,后期完全依靠消费端,赚钱是非常不容易的。

  养猪大户强势加码屠宰产能

  近日,牧原股份发布公告,拟募资不超过95.50亿元扩大生猪养殖建设项目和生猪屠宰项目。其中88.7亿元用于新增23个生猪养殖基地,新增养殖规模677万头;拟投资22.87亿元用于新建4个生猪屠宰项目,合计屠宰能力1300万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下半年的猪肉供应或会比今年上半年还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受生猪产能恢复的影响,上半年猪肉产量为2715万吨,同比增长35.9%,全年猪肉总产量有望突破5000万吨。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前,我国猪肉的消费量曾达到5407万吨。而在2019年,猪肉的消费量仅为3793.70万吨。以此计算,再加上我国每年进口的猪肉量,今年的猪肉供应是非常充足的。

  此种情况下,牧原股份的扩产似乎有些激进。据悉,其扩产主要针对屠宰产能。中国商报记者查询历年公告发现,截至目前,牧原股份投产屠宰产能合计为400万头/年。牧原股份的生猪产能此前已超过6000万头,仅本次新增的超过670万头的生猪产能就足以配套其屠宰业务。

  但是,牧原股份董事会秘书、首席战略官秦军表示,牧原股份之所以向下游屠宰行业进行规划布局,一方面是响应国家从“调猪”到“调肉”政策的转变,另一方面是考虑中原等地区属于生猪调出大区,屠宰产能不足,尤其是先进产能很稀缺。截至目前,公司已投产河南省内乡县、正阳县两个屠宰场,设计产能合计为400万吨,预计到今年年底公司运营中的屠宰产能会超过2000万头。

  屠宰是门好生意吗?

  生猪价格一跌再跌已成行业的心病,因此扩充边界正在成为业内的流行做法。

  据牧原股份的说法,此次扩张或正是为了应对生猪价格下跌影响。秦军表示,预计下半年生猪价格可能会相较于上半年小幅上升,但是仍需保持谨慎;明年生猪价格的平均水平大概率比今年更低,预计明年上半年出现低点的可能性较大,生猪价格下跌对今年和明年的利润均有一定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产能上的扩张,牧原股份也打算增加品类。牧原股份在对投资者的回复中表示,现阶段公司屠宰厂销售的产品以白条、分割产品为主。考虑到新零售的需求与市场环境,未来其有计划增加精分割流程,针对性销售非标准化分割品。未来牧原股份在肉制品方面也会更加开放,采用多种方式扩充产能,同时积极拓展多种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屠宰大户也在积极扩展肉制品加工业务。双汇发展表示,公司将围绕家庭消费,从高端、西式产品入手,开发低脂、低钠等产品,对标健身等特殊消费人群。同时关注用于火锅食材的速冻食品如丸子、小酥肉等产品,以及现下火热的预制菜,也将开发红烧肉、梅菜扣肉等家庭产品。

  一位上市猪企的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商报记者坦言,养猪企业发展屠宰加工业务可以与养殖环节的生猪价格波动形成对冲,适度缓解了猪价下行给公司造成的整体影响。但是,短期内投入屠宰业务或也难以看得见利润。相关政策的出台也使屠宰行业在上游收购和下游销售环节面临着隐性的双重价格限制。时而发生的畜、禽疫情也会给该行业造成不利影响。此外,人力成本的逐渐升高也进一步挤压了该行业的利润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双汇发展面临的营收困境或是屠宰行业的一个缩影。郭刚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今年二季度由于猪价持续下跌,屠宰企业出现阶段性亏损。限于冻品库存压力,屠宰企业的鲜销率一直维持83%以上。目前对于国内屠宰企业鲜销最大的利空因素主要是三点。一是市场冻品库存和肥白条的冲击;二是进口冻品的冲击;三是下游消费提升缓慢。在三重利空因素的制约下,屠宰企业鲜销率是否能保持高位还是一个未知数。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