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加快建反浪费长效机制

2020-12-24 07:33 来源:广州日报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白阳、任沁沁)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的调研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我国目前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时代背景下,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链条全环节系统化解决粮食浪费问题,加快建立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

  报告称,由于整体上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粮食各环节损失浪费现象比较突出。调研情况显示,我国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其中,收割机械精细化作业水平不高、仓储设施老化和布局不合理、农村物流装备发展滞后、加工工艺落后等,是当前存在的重要问题。

  对此,报告建议,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体系,以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新需求,减少因供需不匹配造成的浪费;同时,将反对粮食浪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链条全环节系统化解决粮食浪费问题。

  在粮食生产、仓储、运输、加工等环节,要加强管控,通过加强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和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加强低损高效收获机械研制,提升粮库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建立粮食加工低碳低耗生产制度等措施,减少损失浪费。

  此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节粮减损制度体系。尽快梳理现行、正在制修订的农业、粮食加工、餐饮、住宿、旅游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将节粮减损内容纳入其中;尽快建立统一的评价粮食损失浪费的标准,建立粮食减损调查平台,定时开展粮食损失浪费状况监测。

  在法治化长效机制建设方面,要尽快出台专门的反食品浪费法,在粮食安全保障法中设立专章就造成粮食损失浪费的各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其他相关法律修订时,增加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内容。

  权威报告列出“反食品浪费指南”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任沁沁、白阳)片面追求“上档次”,用餐“只点贵的,不选对的”;剩饭剩菜不打包;自助餐消费时超量取餐,“把花出去的钱吃回来”……这些浪费行为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组“点名”了。

  在23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作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的调研报告,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粮食损失浪费情况,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报告提出,解决餐饮浪费问题,需要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关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树立并践行绿色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公务活动管控,继续对公务消费保持高压态势,严格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以公务用餐引领社会消费文明;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不同类型企业餐厨垃圾日产生量实行监测计量,按量实行阶梯收费;支持餐饮服务单位充分利用中央厨房,加快主食配送中心和冷链配套系统建设,鼓励餐饮加工工业化和产品生产标准化。

  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餐饮服务单位要科学合理设计宴席和菜单,调整菜品数量、分量,主动提供“小份”“半份”等人性化、合理化服务;要完善精细化管理措施,利用信息化手段预测就餐人数,实施动态管理;要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理性消费,对消费者履行提醒义务,对于明显超量的需求及时提醒,对节约的消费者给予适当奖励;建立健全餐饮质量反馈制度,减少因饭菜质量、口味因素导致的食物浪费。

  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餐饮消费理念。在家中形成不挑食、不剩饭、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的良好习惯;在外就餐做到科学饮食、适度点餐、节俭就餐,积极参与“光盘行动”,抵制食物浪费。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施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