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牛”世纪之问:我是不是一个洋品牌?

2019-12-11 19:25 来源:中国网财经

  红牛在全球经营主要有三个体系,泰国红牛、奥地利红牛和中国红牛。中国红牛到底是谁的?围绕这一争议,华彬集团(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与泰国的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泰国天丝或许氏家族)在2016年矛盾升级后,在中国展开了诉讼、市场、舆论各个层面激烈争夺,双方相互发起的诉讼案件达数十起。

  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驳回了红牛维他命对红牛系列商标权益的诉求,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热议。

  当事双方你来我往的法律诉讼争议尚难得出最终结论,但“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曾经陪伴着70、80后整整两代中国消费者成长。大多数消费者今天才知道,红牛这一享誉大江南北的知名品牌,居然是泰国天丝要收回的“洋品牌”?近年来,一些国内企业将品牌包装成“假洋货”试图蒙蔽消费者的情况非常多,但一个中国人喝了20多年的“民族品牌”,现在却是要被清算的“洋品牌”着实少见。

  披着中文商标的“金罐红牛”迎来世纪之问:我到底是不是一个洋品牌?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恐怕不得不探究一下“红牛”的前世今生。

  红牛饮料的缘起

  上个世纪,泰国许氏家族发明了一款名称为“Krating Daeng”的滋补性饮料,仅在泰国市场上销售。这种饮料随后被引进至奥地利,命名为“RedBull”,但在中国一直无人知晓。上世纪90年代初,泰国天丝试图将RedBull命名为“瑞德步”进军中国市场,但因为不适应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折戟而返。而目前中国市场上畅销的红牛饮料,全称为“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其唯一出品方为“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成立时的股东除了泰国天丝、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之外,还有两家老牌国有企业中国食品工业总公司和深圳中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个时期的中国红牛公司,是泰国天丝的“瑞德步”进军中国市场失败后,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带领华彬人在国内设立的一家公司,目的就是在中国生产、销售红牛饮料,是中国红牛饮料二十多年来的根据地。据称,当年国企入股,对红牛维他命功能饮料取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这一在国内合法生产的通行证功不可没。并且,为了取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严彬亲自多次组织各界人士召开技术论证会,并调整了红牛饮料的配方,最终红牛饮料的功能性和安全性才得以论证通过,使红牛产品能够在中国市场上合法生产和销售。

  红牛商标的来源

  目前争得不可开交的红牛商标的归属,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中国红牛公司成立之前,泰国天丝集团仅在中国注册了英文“Red Bull”商标,“红牛”这一中文商标名称诞生于中国红牛公司成立之后。该知情人士称,“红牛”中文商标得来非常不易。严彬坚决不同意使用泰国天丝此前使用的“瑞德步”中文名称,认为应当改称“红牛”才能够与产品特性相符,为此,华彬集团的严彬亲笔书写了“红牛”商标中的“红”字。而当年注册登记“红牛”中文商标的过程也十分波折,由于商标中的“斗牛”图案当时已经由浙江金华的一家公司在先注册为商标,为此华彬集团出面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终换取该公司放弃异议,这为中国红牛公司使用红牛双牛中文商标——这一如今老百姓家喻户晓的知名标志的顺利注册扫清了障碍。

  中国红牛的“金罐”包装,也出自于严彬之手。不论是泰国红牛,还是奥地利红牛,其产品的外包装与中国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的包装明显不同。而究其原因,是中国红牛公司成立之后,华彬集团认为外国产品的包装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不宜参照,在中国市场上就应当开创独树一帜的中国红牛,为此严彬自行重新设计并采用了如今深入人心的红牛“金罐”包装。

  据悉,此后中国红牛还申请了红牛饮料罐体包装及纸箱的多个外观设计专利,使“金罐”成为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在中国的显著特征,与泰国天丝集团在海外经营的“RedBull”品牌有明显的区别。

  红牛品牌的推广

  提到红牛品牌推广,就不得不提那句著名的广告语“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据早年参与红牛品牌宣传推广的中国红牛公司老员工称,最初公司使用的并不是这句广告语,这中间有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红牛饮料在上世纪90年代投产后,为在市场上打出知名度,公司最初使用的广告语是“红牛来到中国”引发不了国人的共鸣,后来的“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被认为是卖汽车用品,大量广告上线之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在某次中国红牛高管们的会议上,严彬要求大家头脑风暴,才诞生了“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这句经典广告语。

  一位中国红牛公司老员工称,虽然公司名为合资公司,但自1995年成立以后就一直由华彬集团进行实际经营、管理。二十多年来,红牛品牌的广宣费用投入以及多年来持续进行的假冒产品市场净化工作,都是华彬集团管理下的中国红牛公司进行的,泰国天丝集团从未参与。而中国红牛公司,从1996年188人规模,到现如今全国上万名员工,全产业链涉及从业人员上百万人,均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劳动者。该员工表示,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即参与中国红牛公司组建的老员工之一,对红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其看来,红牛就是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红牛这个商标的商业价值,不但是中国红牛公司的巨大投入的结果,更是中国消费者的一致贡献。该老员工坦言:“看了这么多报道,实在想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为之奋斗了小半辈子的红牛,怎么突然就成了外国人的了?”

  探究该商标之争的根源,症结在于中国红牛的商标原来并没有登记在中国红牛公司名下,其注册登记的商标权人一直是泰国天丝,而红牛品牌今天在中国的商业价值,据保守估算已经达到人民币500亿元。在前述北京高院相关商标诉讼案中,公司成立当初的合资合同曾白纸黑字地同意红牛商标是合资公司资产的一部分,这意味着泰方认可红牛商标是由中国红牛公司所有,这也是华彬集团和中国红牛公司二十多年来坚持不断在中国市场上对红牛商标进行投资和培育的动力。双方商标之争的本质,在于红牛被培育成为中国的知名品牌之后,泰国天丝能否仅凭其为商标注册人,便能够轻松从中国市场上夺走由中国红牛人和中国消费者培育起来的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天价国民品牌。

  对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商标归属的判决,中国红牛公司已经发表公开声明,称该判决没有体现“情、理、法”的融合,违背公平合理的法律原则,将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但有全面了解双方纠纷的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深深的焦虑。

  按照该业内人士的说法,“泰国天丝早已经决定另起炉灶,其策略是一方面千方百计清算关闭中国红牛公司,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培植竞品进行竞争,新的合作体系也只是中文红牛品牌中国渠道分销商。一旦中国红牛在商标争夺战中告败,等待红牛品牌的命运,则只能是在中国市场上消失,消费者将再也见不到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中国红牛将不得不像当年健力宝的境遇一样,停留在两代中国人成长的记忆中,让人扼腕叹息。”

  纵观这场商标争夺纠纷的来龙去脉,显然这已经超越了两个商业主体之间的商业利益争夺,但由于华彬集团和中国红牛深根中国市场20多年,所有的实体投资和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牵扯数百万人的直接或间接利益,更牵涉中国消费者的民族品牌感情。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不考察纠纷的历史渊源和实际情况,简单论断,中国红牛涉案群体的利益可能不会被公平、公正对待,中国消费者熟悉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奥地利红牛、安奈吉、进口红牛风味饮料,辨识将更加混乱,广西、云南边境泰国天丝同源企业生产的泰国红牛走私活动可能会更加猖獗。

  对中国红牛商标案件的二审结果,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