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贩子”惹农户烦恼 海尔金控物联网赋能传统农业变革

2019-04-22 07:18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乔宇

  对于山东省济宁市的农民老刘而言,将辛苦种植的农作物卖给“玉米贩子”,再从中间商手里买化肥、种子等农资,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事情了。但这种“约定俗成”难言公平。

  老刘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他们辛辛苦苦收上来的玉米被“玉米贩子”低价收走,经过多次转手最终被高价卖给加工厂;种地用的化肥、种子等又经过中间商多道转手才能买到。谈及此事,老刘不觉叫苦。

  而如今,老刘直接从化肥厂采购化肥,同时可以直接将其玉米销售给深加工企业,减少了中间商的环节,亩均增利近120元。

  打破“约定俗成”的是一个名为物联网共享金融的新模式。

  农民的烦恼

  山东是产粮大省,其中玉米又为山东省主栽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在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里,种植玉米亦为一件关乎生计的大事,除直接食用外,还作为食品加工原料,输送给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

  在种了半辈子地的当地农民老刘看来,种植玉米着实是一件不赚钱的苦差事。令老刘有这种感悟的原因在于,长久以来当地农产品以及农资交易主要依赖于中间商。而中间商模式将农民种植玉米所得的利润压制到最低。

  老刘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玉米成熟后,来收粮的并不是企业,而是中间商。“这就催生了很多玉米‘二道贩子’甚至‘三道贩子’,有时候要倒好几次手,层层压价,种出来的玉米根本卖不出什么好价钱。”老刘坦言。

  通过中间商交易的弊端还体现在拉高种植成本上,老刘告诉记者,农民种地所需的化肥、农药、种子以及农机等农资产品仍然需要从中间商购买,经过多次加价才能到达农户手中。

  对于老刘等世代务农的农民而言,“不种地不现实,但种了又不赚钱”,如何通过务农过上好日子,成了老刘此前一直在烦恼的难题。

  企业方面亦有自己的忧虑。“随着公司产能的提升,如果按照以往从二道贩子手里收玉米,将大大压缩公司盈利空间。”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老崔对《证券日报》记者谈道,他一直想着,要是能从农户手里直接进货,企业运营成本就能够降下来。

  信息的不对称性也使得企业需求量与农产品生产量之间出现断层,玉米等农产品供不应求以及供过于求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民与企业交互缺失的背景下,难以促成产业的良性循环。

  此外,鉴于金融机构对农业“看天吃饭”属性的担忧,农业相关个人及企业信用评级欠佳,农民以及相关企业想要倚靠融资改善产业境况并不容易。

  值得庆幸的是,2018年年初,一种新模式为梁山县玉米产业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一个新模式

  2018年年初,海尔金控创客团队来到梁山县,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产能以及提高效益的问题,而企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就是玉米。

  海尔金控方面很快意识到,梁山县玉米产业链所出现的问题根源在于农民与企业间交互的缺失。“农民要增收,企业要提高效益,只有打通企业和农民间的渠道才能解决问题。”海尔金控方面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连接各方渠道破除信息壁垒,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是首要任务。海尔金控以为上述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为切入,深入产业链与上下游进行沟通,建立以合同为基础的信用增值体系。一方面协助当地农民与企业绕过中间商直接签约,从源头上解决企业原材料供应和农民玉米销路问题;另一方面协调农民与化肥厂等农资供应商直接交易,既解决了化肥中间商加价和化肥销路问题,又为农户找到了优质有机肥,提高了玉米质量。

  农业几千年来“重约定俗成,轻合同信用”的模式一举被打破。企业以及农户能够不再受到中间商困扰直接进行交易,企业以及农户的需求可以直接进行沟通,农户以及农资供应商可以实现按需生产,避免了浪费以及供不应求局面的出现,也以此稳定了市场价格。

  去年年底,老刘算了一笔账,过去一年里,他所在的农村合作社中农资成本降了下来,通过直接从化肥厂采购化肥,成本降低约14%,同时又可以直接将其玉米销售给深加工企业,减少了中间商的提成,销售额提高约6%,亩均增利近120元。

  一同受益的还有上述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产能得以提升,还实现每吨成本降低1000元,年利润增加近1亿元。

  此外,合同制的交易方式也使得原来不透明的农业生产变得透明化、数据化,相关企业以及农户融资需求得以实现。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在玉米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也开始了稳步的业务拓展,相比过去,金融机构涉农业务持续增加,由于面对来自产业链清晰地数据呈现,他们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对风险控制更加了解。

  做有温度的物联网共享金融

  “梁山县玉米产业链的瓶颈表面是由中间商带来的,但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在于产业链条上出现的链接缺失。”海尔金控方面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据了解,在梁山县的案例中,除了打通企业、农户以及供应商三方渠道外,海尔金控方面还正在逐步建立起覆盖玉米全产业链的动态产业社群,并基于社群搭建起产融共创生态圈。从化肥厂到农户,再到目标企业以及产品销售,形成多位一体的生态圈闭环,在直接、高效的模式下实现互利互惠。

  上述海尔金控创客团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想要真正提高农业产业链生产销售效率,仍需要资金的支持,以及农业整体信用的提升,这就需要运营、风控、科技以及资金领域供应商全方位助力。“海尔金控方面能够找到并打通这些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与农业生态群互联互通,基于物联网共享金融理念,深入与产业链上下游交互,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信用链群,实现多方资源的共创共享。”

  通过农业信用链群,优质农产品不再仅靠天吃饭无人敢于授信,农民能够敢于扩大产能,相关供应商能够以此为依托进行配合生产,投资方也能够依靠透明化的数据找到良好的农业投资标的。

  不同于传统金融模式,海尔金控物联网共享金融将金融与产业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产业投行”模式,这就意味着金融与产业有了更多的交互,金融有了更多温度,有了更多赋能产业出现突破的可能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海尔金控的物联网共享金融模式为真正解决农业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共享经济故步自封难以实现产业链的扩容,互联网金融则缺乏实体支持,而物联网共享金融通过深入产业的交互,能真正解决农业生产的信息不对称、数据不透明等痛点。”上述人士表示。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