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书单里,藏了什么“宝藏”

2023-04-21 10:25 来源:浙江日报

  “那时候(十年前),我感到江苏的主题出版不比上海差,要远远领先于浙江。但经过十年的发展,浙江从去年开始,在获奖领域与我们并列。我感到惊恐。”

  前不久,第二届主题出版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这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主旨演讲的开场白。一句玩笑话的言下之意,是认可了浙江在竞争激烈的主题出版市场,走出了一条“花路”。

  一种错误却普遍的观念是,主题出版是政治任务,容易接天线不接地气。然而,多年来,浙江深耕主题出版,不仅“五个一工程”“中国好书”等奖项拿不断,市场反响热烈的畅销、长销书也层出不穷。2022年,浙江8个项目入选中宣部当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 ,位列全国前列。

  主题出版承担着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任务,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在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即将举办之即,让我们来探一探,浙江主题出版书单中有什么“宝藏”,它们又怎样被“挖掘”出来,才能既唱响时代主旋律,又博得老百姓的欢心?

  独家料,“三个地”

  主题出版市场,竞争激烈。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项目的总申报数量由2016年的1791种增加到2022年的2240种。全国各大出版社都将主题出版视为“压舱石”“定盘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如何在纷繁的出版物中脱颖而出?这是个需要从选题阶段——也就是下铲“掘宝”之时——就要思考清楚的问题。

  北京是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对外开放高地……

  浙江也有“四两拨千斤”的独家“宝藏”——这里,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

  近年来,踩准了“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时间节点,大量围绕“三个地”的浙江主题出版物纷纷面世。放眼之江大地,优质素材遍地。

  就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举例。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232篇。2007年,他离开浙江,“之江新语”收栏。同年,浙江把这些短论以《之江新语》为名结集出版。

  书很薄,思想却重。平均每篇只有300到500字的大白话文字,直抒胸臆地讲明一个道理。《调查研究务求“深、实、细、准、效”》《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不能在“温室”里培养干部》《办法就在群众中》……光从这些标题,就能看出文章不仅文风十足“接地气”,探讨的话题到现在也仍有借鉴意义。十余年间,《之江新语》中文版累计发行400万册,外文版已有英、法、西、德、日、俄等语言版本。

  与此同时,尽管手握“独家”,浙江没有只甘于“拿来主义”,而是积极主动地要把“所以然”与“之所以然”都搞灵清。

  所以,我们看到了获得“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的报告文学《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题目源于《之江新语》中的同名文章。文中说:“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

  这部基于《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长篇通讯而成的作品,记录了浙江的小村落——下姜村脱贫致富的振兴之路、党员干部“心无百姓莫为官”的为民情怀,成为国内首部展现大国小村脱贫,并带动周边村庄走向共同富裕的报告文学作品。

  所以,我们还看到了已累计发行500余万册的《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书中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的点滴,拒绝空话套话、专讲故事。

  不算厚的400页纸,从成稿到出版前后经历了3年,参与撰写的浙江写作出版团队采访遍了当事人,翻遍了材料库,才形成了一本优质、独家、准确、鲜活的书籍。这部书也因此成为不少群众干部的案头读物,时刻提醒着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行、什么不能行。

  如果说《之江新语》像一本说明书,讲的都是道理;那么《习近平浙江足迹》和《心无百姓莫为官》则更像是一部“小说”,春风化雨,寓教于文,让道理充满真实的人情和可读性。

  “三个地”就像一座富矿,源源不断地产生着出版“原料”。高举洋溢着“浙江味”的招牌,浙江在主题出版市场打出一方天地。

  在浙江,见中国

  浙江主题出版里的故事,也是中国高速发展的缩影、典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几十年来,浙江人民经历的幸福和艰辛,就是对这些话的最生动注解。

  曾经,浙江因“山多地少”,煤、铁等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常被人们说成是“资源小省”。而如今,这个“资源小省”,却是全国经济发展最为均衡的省份;是第一个成为小康的省份;是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体制机制最活、开放程度最高、人均收入最多的省份之一,还要率先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

  开局“困难模式”的浙江,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弄清楚这个问题,或许就能看明白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是如何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比如,彭博社曾经刊文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从过去的“世界工厂”变成“全球超市”。而提到“全球超市”就不得不提义乌。《改革先锋谢高华》告诉我们,浙江基层干部如何在改革开放初期带领贫瘠小县率先致富,让义乌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

  比如,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快递业务量就成为了世界第一,一直到现在也稳坐世界第一。浙江是我国民营快递之乡,“三通一达”顶上国内快递行业大半边天。《快递中国》就以“三通一达”的发展为脉络,揭示了这几家快递公司如何以超速度冲入“中国快递第一集团军”,并创造传奇的内幕。

  再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全中国的共识,浙江安吉则是“两山”重要思想诞生地。早年,浙江曾因为发展过快,率先遇到 “成长的烦恼”,居民收入增加的代价是水脏了、山秃了、垃圾成堆。《那山,那水》细致讲述了安吉余村如何消除经济和环境的对立, 为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及未来走向的书写提供了一份崭新样本。

  ……

  有人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就是中国精神的地方版。

  一大批浙江故事,真实、详尽地记录了浙江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有笑有泪。它让我们相信,“在浙江,见中国”,此话不虚。

  有底蕴,懂创新

  浙江主题出版中,还有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的秘密——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对其保持敬意的同时,更拥有因时而变的创新活力。

  浙江的“万年上山”是世界稻作文明起源地、良渚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故都杭州是宋文化盛极之时的集大成区域……

  考古的一小铲、一小铲,铲出了浙江浑厚的文化根基。“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德寿宫八百年》等书里的文化故事,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印证着国人的文化自信。

  在挖掘文脉这件事上,浙江向来舍得大投入。

  历时13年、堪称浙江版“四库全书”的“浙江文丛”,系统收录1911年以前浙籍先贤的著作以及研究浙江的经典著作,目前已完成830册,数量还在不断刷新。防污封面、8000元一吨的特殊纸张、版权转让费、众多古籍整理专家的参与,注定了“浙江文丛”的生产成本不便宜。

  但当年项目启动时,浙江出版人却更看重浙江典籍整理工作明显和浙江的文化地位不相符的遗憾。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当即决定,即使没有任何外部资源和力量,也鼎力支持丛书出版。

  与此同时,浙江也并没有像个“老学究”一样,完全封闭在故纸堆里。那样的书籍“有意义没意思”,达不到“教化育人”的目的。

  你以为,“70岁”的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是个老派机构?实际上,它也在努力改变文风,尝试把厚重、刻板的史志写得生动有趣。

  文学性十足的《浙江文史记忆》丛书就是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的创新性实践。面对“历史应不应该这么写”的质疑,馆长王永昌反诘:“为什么不行?历史是严肃的,表达可以是多种的。时代变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也要变化。”

  你以为,网文和传统出版有屏障?实际上,主题出版早就盯上了网络这个舆论场。

  收录了“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的《笔墨当随时代》《与时代肝胆相照》“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像一股“清流”,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奔赴,在市场大受欢迎。其中,《笔墨当随时代》发行1个多月销量就有近6万册。

  表达方式陈旧、乏味的出版,引不起年轻人的兴趣。年轻人又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所思所想,大大影响着中国的未来。记者发现,浙江各大出版社负责主题出版的编辑团队中,80后、90后占大头。

  确实,年轻人最懂年轻人的心。由50后文史专家陈晋联手80后网络大火漫画家陈磊打造的《漫画百年党史·开天辟地》,就是年轻人发现的选题。它以一种轻松时尚的方式,让党史充满趣味,最终在井喷式发行的献礼建党百年图书中,实现累计发行量超过45万册的佳绩。

  ……

  说千道万,浙江主题出版叫好叫座的“宝藏”,既在先天优势,也在后天努力。这也意味着它可以被复制、学习。何况,中国故事那么多,各地也有各地的独家“矿区”。

  放眼全国,我们不得不承认优质的主题图书总是不够多、不够吸引人。如何做好新时代主题出版,找到实际又高效的方式,在凝聚群众思想共识的层面,紧紧服务好党和国家的大局,还需久久为功、绵绵用力。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