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事业 践行文化惠民

2021-02-23 07: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衡量指标,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践行文化惠民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三五”以来,广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列为文化强省建设10项工程之一,列入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聚焦六方面着力点,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文化惠民,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一、补齐硬件短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全面覆盖。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建设等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核指标,省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入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广东文化和旅游事业投入(不含文物事业费)从2015年的5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约110亿元。做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单位从2015年底的218个增长至2020年底的25921个。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针对个别欠发达市、县建设滞后情况,多次给市、县政府发出提醒督导函,并联合省政府督查室实地督办,确保了“一个都不掉队”。广东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46个、文化馆145个、博物馆343个、美术馆13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14个,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全覆盖,国家重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总藏量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首位。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针对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存在的短板,出台《提升老区苏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补助标准为其他同类的2倍。补贴支持240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成员单位达到133个,每年在学校、乡镇、贫困山区、偏远地区巡展100余场,累计参观人数超过3000万。5个单位荣获中宣部等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推进提质升级,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在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着眼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一批体现广东特色、中国风范、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省级投资23亿元、总建筑面积为14.45万平方米的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的省级标志性文化工程已开工建设,同时正在推进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广东粤剧文化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广州市正抓紧建设广州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一批新馆,深圳市正加快建设深圳歌剧院、深圳创意设计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自然博物馆等“新十大文化设施”。

  三、深化改革创新,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深化“放管服”改革,88项省级审批事项压减45项,幅度超过51%,2021年再次推动将15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委托深圳、广州市实施,支持深圳市“先行示范区”建设和广州市“老城市新活力”。强化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广东建成文化馆总馆112个、分馆1252个、服务点5029个,图书馆总馆111个、分馆1285个、服务点4505个,涌现粤书吧、深圳智慧书房、佛山邻里图书馆、韶关风度书房等新型阅读空间1900多家。建成3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6个国家示范项目,中山市创立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三三三”模式被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委作为基层改革创新经验向全国全省推广。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出台《广东省民办博物馆工作指引》,广州、深圳、佛山、潮州等市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对新建非国有博物馆给予最高800万元不等的补助支持,7家非国有博物馆被核定为国家二级、三级博物馆,全省定级博物馆总数达84家、位居全国第二。建成五级文化志愿者队伍,7个项目在2020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线上大赛中获得大奖,位居全国第一。

  四、通过文艺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有力途径。广东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率先提出复排演出经典剧目、推广演出当红剧目、创排演出新创剧目的“三条线”艺术建设理念。在2020年举办的广东省艺术节中,涌现话剧《深海》、粤剧《红头巾》、歌剧《红流澎湃》、交响套曲《我的祖国》、舞剧《岭南秋雨》、客家山歌剧《白鹭村》等一批广受好评的新创剧目,9部作品列入国家“百年百部”重点扶持工程。推进文艺惠民,举办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广东现代舞周、广州爵士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均实行低价惠民演出,通过文艺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公布首批18个“广东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其中3个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五、做强做优公共文化服务系列品牌,在建设粤港澳人文湾区、休闲湾区中讲好广东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举办省群众艺术花会、劳动者歌唱大赛、粤读越精彩、公共文化研讨会等全省性品牌活动,承办首届全国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云上采购大会。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开展个性化服务,推出“外来工子女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草坪音乐会”“24小时图书馆”等特色项目,东莞图书馆的农民工留言感动全国,其阅读推广工作获得央视“新闻1+1”专访。携手建设粤港澳人文湾区、休闲湾区,联合签署《粤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合作意向书》等协议,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精品巡演、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台湾青年岭南行等活动,推出5个主题的27条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被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报道。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创联盟并举办文创设计大赛,江门仓东文化遗产游学营入选国家“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产品”,做好港澳青少年和台湾青年学生赴粤游学,讲好广东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六、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用互联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数字化建设,广东形成粤省事文旅专区、粤游玩、深圳文体通、佛山e网通等多个综合服务平台,每季度推出线上、线下版《广东文化旅游活动指南》,东莞市、深圳福田区通过国家第一批数字文化馆验收,“清远行”项目入选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开拓线上服务新业态,对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2021新年音乐会等展演均实施网上同步直播,众多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文艺院团等推出“云上看展”“线上春班”“数字展馆”“云公演”项目,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走上“云端”、进入“指尖”。

  下一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继续深入践行文化惠民,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深化数字文化服务发展,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奋力将文化和旅游业打造成为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和旅游强省,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汪一洋,系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