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思维推动新基建

2020-04-02 10:37 来源:新疆日报

  大力发展“新基建”,短期看有利于缓解疫情冲击,稳定增长;长期看,则为经济发展注入“数字动力”,推动实现结构升级和动能转换,有利于升级“新消费”,形成增长新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只有筑牢基础、畅通循环、加强融合,不断挖掘数字经济深度,“新基建”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近日,“新基建”成为广受关注的热词。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3月21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从加快“新基建”等6个方面出台20项具体举措。多个省份陆续发布的2020年重大投资项目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占据了相当比重。 

  大力发展“新基建”,短期看有利于缓解疫情冲击,稳定增长;长期看,则为经济发展注入“数字动力”,推动实现结构升级和动能转换,有利于升级“新消费”,形成增长新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像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结合,会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如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物联网、智能医疗等,将给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加快数字技术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推动“新基建”有助于稳投资、稳增长、促消费,是化解疫情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被很多人视为应对挑战、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然而,抓住用好这个机遇,需要从实际出发、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切忌一哄而上,盲目跟风,随意为之。 

  抓住机遇,先要看清机遇,并非简单地加大投入就能带动发展。所谓“新基建”之机遇,源自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与经济社会转型的叠加,是顺势应时的需求。传统制造业成本高,企业生产要用新的模式;经济下行压力大,消费拉动需开辟新的空间;社会发展使城市治理面临新的矛盾,客观要求公共服务提高效率等,这些变化都需要提升信息化水平来突破瓶颈。 

  加快推进“新基建”,就是通过提升硬件基础给创新加力添火,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模式的孵化、新业态的涌现。如向云“迁徙”,实现零售转型;数字“赋能”,提升制造效率;精细饲养,确保农牧质量;智慧管理,破解“大城市病”,都需要“新基建”夯实基础。也就是说,“新基建”的指向并非个别企业、某些行业,而是广泛面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新动能。 

  抓发展机遇在于对需求的敏感把握。发展数字经济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生态的打造,需要共赢思维,要因地制宜,切忌一哄而上,搞重复建设。如建设大数据中心,就不适合每个城市都来建。如果都争先恐后地建大数据中心,结果就很难形成“中心”。发挥“新基建”的优势,要立足当地禀赋、产业分布,考虑市场需求和本地发展实际来统筹,要周密规划和科学评估,需要根据财力和债务的承受情况循序渐进推进,避免浪费型发展,形成新的过剩或风险隐患。 

  数字技术作为新兴产业,投资建设同制造、消费是一个完整链条。让数字动能充分释放,同样需要畅通经济循环。加大“新基建”的同时,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到智慧生产和产业转型中来,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发展“云上”经济,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新基建”才能建有所值。只有筑牢基础、畅通循环、加强融合,不断挖掘数字经济深度,“新基建”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郭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