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演员扎堆儿剧场 玩票、镀金还是锤炼演技?

2019-07-16 08: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刷到一篇文章,近来出演了赖声川舞台剧《幺幺洞捌》的演员倪妮,感叹比演影视剧困难的是:带着感情排练完数十遍之后,还必须要找到人物的感觉。倪妮晒出的排练日程,如同一个高三考生的凄惨日常——“早上醒来练声、背台词,下午2点到晚上10点在剧场排练,晚上回宾馆后学英语、看导演笔记、和团队把戏再过一遍。”总之,文章字里行间充斥着大写的“难”。

  前两年,我采访过一个话剧舞台出身的女演员,她说了一个“预言”:接下来会有大量影视演员扎堆儿涌向剧场,因为戏剧舞台是可以为个人演艺事业镀金的。

  如今看,预言的确实现了,越来越多影视演员义无反顾走向剧院。原本低调的传统舞台剧海报,多了一些长年活跃在文娱板块的名字。这种感觉,颇像一群人住腻了自家房子,搬去不甚熟悉的小区当短期租客。

  满屏滚动着人民币的影视剧,为何能被小小舞台抢了风头?

  影视演员试水舞台的心,各有各的真实驱动力。但有一个目的总是共通的,若能获得这个平台的肯定,无疑是代表“会演戏”的绝好认证。

  如今演艺产业开始向买方市场转移,所谓“强”与“弱”之间的博弈越发不可捉摸。传统剧院在时代洪流里看起来很没落,但舆论环境的风向变了,当荧屏上的角色连一颦一笑都演得辣眼睛时,观众毫不犹豫去“捞”起了小剧场出身的演员,感慨堪称“流量黑洞”的传统舞台,才站立着真正的业界良心和脊梁。

  另外,剧场的“原生观众”们也更傲气地抬起了头——毕竟留下来坚守的,都是真爱粉和专业粉,眼光毒辣值MAX。

  从剧院后台摸爬滚打过来的演员,有坎坷和不易,更有自己的骄傲。要排一部话剧音乐剧,一不吸金,二很费时费力,你们敢玩儿吗?实打实的现场表演,必须做到一次成功,不存在留有后路的“再来一条”,更不能指望用滤镜和配音弥补意外“翻车”的现场。

  不仅过程折腾,风险系数还颇高。

  曾有一个初试舞台的演员对我说,她本以为从前见多了大场面,hold住小剧场问题不大。但一走进剧场排练厅,她就发现自己彻底想错了,这个艺术门类太独特了,每一句寻常的台词都好难讲,还不能不好好讲,“只有每一句都对,整个人物才对。”

  有一句著名鸡汤是“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该句式也可套用在一些影视演员的舞台成绩单上:在小剧场里他们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勉强合格。忍着肉痛推掉一堆通告,老老实实背词儿,一遍遍被话剧导演虐,也可能被身旁小配角演技疯狂碾压。挨到上台那一天,全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谢幕方能长吁一口气。

  我看过的某一场舞台剧,主创团队配置是“一个影视演员+一群专业舞台剧演员”。结束时,我听见旁边两个观众轻声叹息:“这场戏××真的尽力了,超越我对他所有影视作品的印象,但全场表现力真是被其他人吊打……”

  习惯了影视剧组水土的演员,要在一部舞台剧的创作时间里冲刺剧场观众的标准,并非易事,也无须苛求。但是,演员个人的诚意是不可缺的,剧方对观众予以尊重是起码的底线。影视演员企图来这儿玩票、划水、镀金,抱歉,小剧场的观众更不好惹。

  此前市场上也出现过个别剧方,一味看重影视演员人气而挑战观众底线。比如担任一台音乐剧主演的某影视演员,当日临时身体出状况,嗓子无法发声。未安排好替补B角的剧方,仍未取消演出,补救方案竟然是让演员现场大大方方告诉观众,即将用录音代替演唱。

  死忠粉可以宽容,但路人们不能,音乐剧粉更愤怒,痛斥该不良风气会把好不容易在中国流行起来的音乐剧推入深渊。

  剧场永远是剧场,不问流量,只看此时此刻的真本事。我们买戏票进场,不愿意看到的景象是:座位席堆满粉丝应援灯牌和手幅,作品的热度和实际品相无关,只因为舞台上冒出了他们家“活的”爱豆,站出来动了动,张嘴说了说,粉丝就能激动得哭天喊地,夸奖得漫无边际。

  实力担得起“演员”二字的人,在任何一种平台都能打动人心。比如从艺70多年的老戏骨蓝天野,不管是在人艺舞台还是在电视剧,都把角色演得鲜活至极。而如今一些开始“触电”的年轻话剧演员,也渐渐得到了与演技相配的高知名度,证明对这行当葆有敬畏心的有才之人,市场能看得见。

  影视演员有心体验舞台,无可厚非。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加入也有利于小剧场艺术的科普和传播,为整个市场吸引更多“场外观众”。但你既然来了,不管是何来历,大幕拉开,观众只希望你的演出对得起此地的专业和尊严。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