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善本借力互联网“活”起来

2019-05-24 08:31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中国国家图书馆推出的“古籍善本·文明瑰宝”网络专题5月15日正式上线,“文脉颂中华·e页千年”中华古籍善本网络主题传播拉开序幕。

  中华善本借力互联网数字化,是让其广泛“流播”和造福普通阅读者的有效途径。再珍贵的善本,其无可替代的文本可以收藏在图书馆、博物馆里,但其文字内容和装帧样式等部分必须被有效“剥离”和再造,以更能够对应全息时代的传播、印刷和阅读的影印、排印和数字化存储、展示等方式,来帮助这些形神兼美的孤本、珍本、善本走出馆藏室、走出小天地,走入寻常百姓家,进入普通大众特别是年青一代的阅读清单。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和整合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的点读“视界”,提高和充实人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给养。

  中华古籍善本相关工程、计划,包括海外古籍回归等,背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再现与传播传承。珍贵古籍善本散入广大高校、地方图书馆、社会家庭,是对过去与未来进行沟通的文化“牵手”和托付,大众可以从相关善本中,感受古代前贤寄寓其中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追求。那些实在的物质形态、抽象的思想内容,还有无形的版本工艺,至少是一种启迪、教益和信号。它启示学者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实实在在做学问;出版社要坚持内容和“颜值”双管齐下,多出精品;读者要从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出发读好书,从而有效改善社会阅读生态,提升民众人文素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华古籍善本网络主题传播,将相继推出“百部经典”系列短视频、“中华古籍故事”系列动漫及权威专家撰写的深度解读文章等,这就将珍贵古籍和学术大家一起推向前台,富有启示意义。不会说话的图书典册、文物古籍,如何让更多当代人,包括全球其他爱好古汉语的读者看见和看中?这是一个技术问题、“意识”问题,更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从“互联网+”“大数据+”到“智能+”,时代已经创设了古籍善本再生性保护和网络化传播的肥田沃土,现在就要看能否有与之相应的更大成效、更高效率的具体行动了。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林秀敏)